【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Yan Jiānɡ Dou
【別名】巖澤蘭(《貴州草藥》)。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肉葉吊石苣苔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態】附生灌木。莖匍匐,隨處生根,有分枝。葉3枚轉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厚革質,長2.5~6厘米,寬1~2.2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有極疏的淺齒,下面有紅斑。聚傘花序,具長花序柄;花疏散;苞片倒披針形,革質;萼筒短,鍾形,5裂,裂片狹披針形;花冠管狀,紫色,中部以上膨脹,先端2唇形,裂片先端圓。蒴果線形,長7~10厘米,成熟時2瓣裂。種子細小,褐色。
【生境分佈】生於陰濕巖上。
【藥理作用】抗菌作用。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和傷寒桿菌都有一定抑菌作用。
【性味】《貴州草藥》: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
祛風止咳,健脾消積。治感冒,慢性氣管炎,鉤端螺旋體病,勞傷吐血,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或浸酒服。外用:研末炒敷或煎水洗。
【附方】
1治感冒風寒發熱:巖豇豆一兩。煎水服。若產後腹痛,用酒燉服。
2治咳喘或風寒咳:巖豇豆一兩。煎水服。若腎虛弱則燉肉吃;勞傷則泡酒服。
3治小兒疳積:巖豇豆、小夜關門各三錢,鴨公頭葉一錢,瓷瓦灰三分。調水蒸豬肝吃。
4治九子瘍(瘰疬):巖豇豆一兩,天南星五錢。研末,用甜酒糟炒後敷患處。
5治槍傷:巖豇豆研末敷傷口;或煮水洗槍傷,能促進子彈的排除。
6治勞傷吐血:巖豇豆一兩。泡酒服。(選方出《貴州草藥》)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鮮品3兩洗淨切碎,水煎2次,過濾,將濾液濃縮成60毫升,2次分服;或按每人每天劑量的生藥製成浸膏片,每次6片,日服3次。均為飯後服,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7天。治療784例,經二療程近期控制215例(27.4%),顯效287例(36.6%)。據觀察,本品止咳作用最好,祛痰及平喘次之;療效發生時間以3~5天為最多,個別病例在10天後見效,副作用較少,偶見有輕度口乾,噁心,腹隱痛,腹瀉,疲乏,唇麻,及下肢浮腫;有胃痛者能引起胃痛加劇。一般不需停藥,可以對症處理。
2治療鉤端螺旋體病
取巖澤蘭干品2兩、金錢草5錢,加水約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左右,早晚分服;或濃縮成60毫升,每日3次分服。經治20例,多為病程較短、出血現象不嚴重的患者,均治癒。一般服藥後第2天症狀減輕。4~5天消失,最遲者8天;有黃疸者藥後第3天開始退黃,6天黃疸消失。治療期間不必加對症治療藥物。服藥後未見副作用。本藥對重症患者療效如何,尚待觀察。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