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千金·食治》
【拼音名】Zhū Ti
【別名】豬四足(《本草經集莊》)。
【來源】為豬科動物豬的蹄。
【原形態】動物形態詳豬肉條。
【性味】
甘鹹,平。
1《日用本草》:味甘,微涼。
2《綱目》:甘鹹,小寒,無毒。
【歸經】《本草便讀》:入胃經。
【功能主治】
補血,通乳,托瘡。治婦人乳少,癰疽,瘡毒。
1《別錄》:主傷撻諸敗瘡,下乳汁。
2《本草圖經》:行婦人乳脈,滑肌膚,去寒熱。
3《綱目》:煮清汁,洗癰疽,漬熱毒,消毒氣,去惡肉。
4《隨息居飲食譜》:填腎精而健腰腳,滋胃液以滑皮膚,長肌肉可愈漏瘍,助血脈能充乳汁,較肉尤補。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外用:煎湯洗。
【附方】
1治乳無汁:母豬蹄一具,粗切,以水二斗煮熟,得五、六升汁飲之,不出更作。(《千金方》)
2治癰疽發背或發乳房初起微赤:母豬蹄二隻,通草六分。以綿裹,和煮作羹食之。(《梅師集驗方》)
3治毒攻手足腫,疼痛欲斷:豬蹄一具,合蔥煮,去滓,納少鹽以漬之。(《肘後方》)
4治癰疽等毒潰爛:豬蹄一具(治如食法),薔薇根一斤,甘草五兩(炙),芍葯五兩,白芷五兩。上五味切,以水二鬥,煮豬蹄取八升,去滓,下諸藥,煮取四升,稍以洗瘡。(《刪繁方》)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