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Zhǒnɡ Jie Fēnɡ
【別名】觀音茶、接骨木、九節風、駁節茶、鴨腳節、山牛膝、珍珠蘭、九節草、野靛、九節茶、學士茶、接骨丹、接骨草、接骨金粟蘭、銅腳靈仙、九節蘭、節骨茶、接骨蓮、竹茶。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粟蘭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rcandra glabra (Thunb.)Makai〔Chloranthus glaber(Thunb.) Makino〕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草珊瑚 常綠半灌木,高50-150cm。莖數枝叢生,綠色,節部明顯膨大。葉對生;葉柄長0.5-1.5cm,基部合生成鞘狀;托葉鑽形;葉片草質,橢圓形、卵形至卵狀披外形,長6-17cm,寬2-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銳鋸齒,齒尖有一腺體,兩面無毛。穗狀花序頂生,分枝,連總花便長1.5-4cm;苞片三角形;花黃綠色;雄蕊1,肉質,棒狀至圓柱狀,花藥2室,生於藥隔上部之兩側,側向或有時內向;雌蕊1,由1心皮組成;子房球形或卵形,無花柱,柱頭近頭狀。核果球形,直徑3-4mm,熟時亮紅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
【性狀】
性狀鑒別 全株長 40-150cm。主根粗短,直徑l-2cm,支根甚多,長而堅韌。莖圓柱形,直徑約0.5cm,多分枝,節部膨大;表面深綠色或棕褐色,具細縱皺紋,粗莖有稀疏分佈的皮孔;質脆,易折斷,斷面談棕色,邊緣纖維狀,中央具棕色疏鬆的髓或中空。葉對生,葉柄長0.5-1cm,軟硬,基部合生抱莖;葉片薄革質,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表面光滑,上面棕色或灰綠色,下面色較淡,邊緣具粗鋸齒,齒尖有黑褐色腺體,葉脈在兩面均隆起。枝端常有棕色的穗狀花序,多分校。氣微香,味微辛。以莖、葉色綠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皮層外側有2-3列厚角細胞,內側為7-10列薄壁細胞,有少數油細胞和含鞣質細胞散在;石細胞單個或成群,多邊形至類圓形,紋孔明顯。韌皮部外側纖維束呈新月形,壁厚,木化,每束纖維兩側常有1-4個切向延長的大形厚壁細胞;韌皮部狹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多為管胞,逕向排列。初生射線寬4-5列細胞,次生射線寬1-2列細胞。髓大,有少數鞣質細胞散在,有時可見大形石細胞單個或成群存在;老莖髓部中心常中空。
葉橫切面:表皮外被厚用質層,下表皮可見氣孔。柵欄組織細胞1列,細胞短小,不通過主脈;海綿組織有少數油細胞散在。主脈向上方略隆起,向下方突出,上下表皮內側有l-2列厚角細胞;維管束1-2個,外韌型,其內、外側均有發達的纖維群,纖維壁厚,木化;石細胞不規則多角形,單個或成群分佈於薄壁組織中。
【化學成份】全株含左旋類沒藥素甲(istanbulin A),異秦皮定(isofraxiden),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黃酮甙及香豆精衍生物事。此外,還含 0.15%-0.20%的揮發油。
【鑒別】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0.5g,置試管中,加鋅粉少許和0.5%氯化銨溶液2滴,微火加熱至干,在試管口蓋以一小片在5%對二甲氨基本甲醛和20%三氯乙酸苯溶液中浸潤過的濾紙,繼續微火加熱約lmin,濾紙顯粉紅色至紫色圓斑。(檢查琥珀酸及延胡索酸)(2)取本品粉末少許,加乙醇0.5ml,置水浴中微熱,取濾液點於濾紙上,乾燥後在紫外光燈下觀察,顯亮藍色螢光,氨熏後,顯黃色螢光。(檢查黃酮類)
【炮製】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曬乾。
【性味】苦;辛;平
【歸經】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散瘀;清熱解毒。主治肢體麻木;跌打損傷;骨折;婦女痛經;產後瘀滯腹痛;肺炎;爭性闌尾炎;急性胃腸炎;菌痢;膽囊炎;膿腫;口腔炎;風濕痺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研末調敷;或煎水熏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