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Zǐ Dan Shu Zhī
【來源】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紫彈樹的莖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tis biondii Pamp.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切片,曬乾。
【原形態】落葉喬木,高可達14m。一年生枝密被紅褐色柔毛,二年生枝無毛。葉互生;葉柄長3-7mm,無托葉;葉片卵圓形、卵狀長橢圓形,長3.5-8cm,寬2-3.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兩邊不相等,中上部邊緣有鋸齒,稀全緣,基出葉脈3條,側脈2-4對,上面較粗糙,下面脈上的毛較多,脈腋毛較密,老葉無毛。雄花的花被片4,被毛;雄蕊4;雌花或兩性花的花被片4;子房卵形,平滑,花柱2,向外反曲。核果通常2個腋生,近球形,直徑4-6mm,橙黃色,長9-18mm,果核具網紋,果柄被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山溝邊及雜木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通絡止痛。主治腰背酸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