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吉林中草藥》
【拼音名】Zha Shu Pi
【別名】島輸爾巴姆那木(朝名)。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蒙櫟的樹皮。春、秋季采,刮去外層粗皮,曬乾或鍛炭。
【原形態】
蒙櫟,又名:柞樹、橡碗、小葉槲樹、青剛標。
落葉喬木,高達30米。樹皮暗灰色,縱深裂;幼枝平滑具稜,紫褐色。單葉互生,多集生於小枝頂端;葉片倒卵形至長橢圓狀倒卵形,長7~17厘米,寬4~10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耳形,邊緣具披狀鈍牙齒,通常8~9對,幼時葉脈有毛,老時變無毛,側脈7~11對;葉柄長2~5毫米。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下垂,生於新枝葉腋,雄花花被6~7裂,雄蕊通常8;雌花花被6淺裂。殼斗環形,包圍堅果1/3~1/2,直徑1.5~2厘米,高0.8~1.5厘米,壁厚;苞片小,三角形。堅果卵形至長卵形,直徑1.3~1.8厘米,長2~2.3厘米,無毛。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葉(柞樹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向陽乾燥處的疏林中。分佈山東、河北、山西、內蒙古和東北等地區。
【功能主治】利濕,清熱,解毒。治腸炎腹瀉,痢疾,黃疸,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足。
【附方】
1治痢疾,腸炎,腹瀉:柞樹皮五錢。水煎,日服三次。
2治黃疸:柞樹皮,鍛炭研末。每次二錢,日服三次。
3治痔瘡:鮮柞樹皮搗爛,敷患處。(功用主治以下出《吉林中草藥》)
【臨床應用】
1治療小兒腹瀉
取柞樹皮3兩洗淨切碎,加水4000毫升,煎成1000毫升,用此煎液泡腳,每次半小時。病重者,口服煎液20毫升,每日2~3次。治療200例,痊癒及好轉者達96.5%。
2治療阿米巴痢疾
取新鮮柞樹皮200克,加水煮沸15~20分鐘,製成1000毫升煎液。日服3次,每次5~10毫升飯前服。亦可用煎液灌腸。經臨床驗證,均有一定療效,無任何副作用。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