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拾遺》
【拼音名】Zhēn Shā
【別名】鋼砂(《本草拾遺》),鐵砂(《醫學入門》)。
【來源】為制鋼針時磨下的細屑。現多從各制針廠中收集。
【性狀】為黑色或灰褐色的細粉,並夾有少量不超過0.05立方毫米的碎片,具有金屬光澤,質重而堅。以愈細者愈好,粗者不宜入藥。能被磁石吸起成長條者為真,以火燒之,火花四射並啪啪發響者為佳。
【化學成份】主要成分為鐵,雜質為氧化鐵(水化物)等,但也常含碳、磷、硅、硫等元素。
【炮製】針砂粉:將針砂置炭火上鍛紅醋淬,反覆六、七次,搗研成粉用。
【性味】
酸辛,平。
1《本草拾遺》:性平,無毒。
2《握靈本草》:甘,平。
3《本經逢原》:酸辛,無毒。
【歸經】
1《要藥分劑》:入脾、大腸二經。
2《本草撮要》:入手太陰經。
【功能主治】
補血,除濕,利水。治血虛黃胖,水腫。
1《本草拾遺》:飛為粉,功用如鐵粉。
2《本草蒙筌》:治黃胖。
3《綱目》:清積聚、腫滿、黃疸,平肝氣,散癭。
4《握靈本草》:鎮心平肝。
5《本經逢原》:治濕熱脾勞黃病,消脾胃堅積黃腫。
6《醫林纂要》:行水消腫,兼濟心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和藥敷熨。
【附方】
1治食積與黃腫,又可借為制肝燥脾之用:針砂二兩(醋炒紅),陳皮、蒼朮、厚樸、三稜、蓬術、青皮各五兩,香附一斤,甘草一兩。上為末,醋糊丸,空心姜、鹽湯下;午後飯食,可酒下。忌犬肉、果菜。(《丹溪心法》大溫中丸)
2治疸,又能去食積:針砂(醋炒紅);蒼朮、川芎、香附、神曲;春加芎,夏加苦參或黃連,冬加吳茱萸或乾薑。(《丹溪心法》小溫中丸)
3治葵黃病,浮腫:針砂(醋鍛,研細粉)三錢,紅棗肉適量。製成丸藥一百粒。每回一至二粒,一日三回,溫水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4治脾勞黃病:針砂四兩(醋炒七次),於漆(燒存性)三錢,香附三錢,平胃散五錢。為末,蒸餅丸梧子大。任湯使下。(《摘元方》)
5治濕熱黃瘡,助脾去濕:針砂不拘多少,擂盡銹,淘洗白色,以米醋於鐵銚內浸過一指,炒干,再炒三、五次,候通紅取出;用陳粳米半升,水浸一夜,搗粉作塊,煮半熟,杵爛,入針砂二兩半,百草霜炒一兩半,搗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五加皮、牛膝根、木瓜浸酒下。初服若洩瀉,其病源去也。(《乾坤生意》針砂丸)
6治水腫尿少:針砂(醋煮炒干)、豬苓、生地龍各三錢。為末,蔥涎研和。敷臍中約一寸厚,縛之,待小便多為度,日二易之。入甘遂更妙。(《德生堂傳方》)
7治項下氣癭:針砂入水缸中浸之,飲食皆用此水,十日一換砂,半年自消散。(《仁齋直指方》)
8治風濕腳痛:針砂、川烏頭。為末,和勻炒熱,綿包熨之。(《摘元方》)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