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人花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Zhān Ren Huā

【別名】餓螞蝗、黃粘粑草(《貴州民間藥物》),野豆子、牛巴嘴(《四川中藥志》),山螞蝗、過路黃(《雲南中草藥》),瓦子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豆科植物波葉山螞蝗的全草。

【原形態】

落葉灌木,莖高1~2米,直徑達4.5毫米,圓柱形,小枝和小葉柄密被短柔毛。三出復葉,托葉2片,長約3毫米,呈披針狀線形;葉柄長1.5~3.5厘米,上面微凹;頂端小葉圓菱形,長4.7~10.5厘米,寬4~8厘米,先端具短尖頭,邊緣自中部以上呈深波狀;兩側小葉較小;小葉具柄,基部有小托葉;葉面綠色,幼時有毛,後漸脫落,葉背灰白色,被有緊貼的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長5毫米:苞片早落;萼片基部結合,萼筒長2.5毫米,萼齒三角形,與萼筒等長;花紫色,長8毫米,花冠蝶形,旗瓣圓形至橢圓形,翼瓣貼生於龍骨瓣上;雄蕊10,基部結合;子房線形,疏被短柔毛。莢果串珠狀,約具10節,易斷,節近方形,密被帶鉤的褐色小毛。花期7~8月。果期10月。

本植物的根(粘人花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草地或林邊。分佈四川、湖北、貴州、雲南、台灣等地。

【性味】

1《四川中藥志》:性溫,味淡微辛,無毒。

2《雲南中草藥》:澀,平。

【功能主治】《雲南中草藥》:止血,消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研末撒布。

【附方】

1治胞衣不下:野豆子、黃實葉、鍛蓮房。水煎服。

2治月瘕癆:野豆子加紅糖燉雞服。

3治風熱火眼:野豆子、木黃連、寒水石、菊花、決明子、冬桑葉、夜明砂。水煎服。(1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4治內傷出血:山螞蝗果五至十個,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5治燒傷:山螞蝗全株研末撒布患處。(《雲南中草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