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綱目》
【拼音名】Zhuo Mu Niǎo
【別名】斫木(《爾雅》),山啄木(《嘉祐本草》),火老鴉(《綱目》)。
【原形態】
體長約3O厘米。嘴尖直,堅強如鑿。舌細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雄鳥頭頂紅色;雌鳥頭上無紅色。嘴基部至眼有一黑色條紋;喉部粉白色。體羽主要為綠色;翼暗棕色,外緣有白色斑點。尾羽的羽干堅硬如棘,外側者甚短,尾上覆羽帶黃綠色。腳短,有4趾,2趾向前,2趾向後,均有銳利的鉤爪。
棲息於山林間,攀樹鉤食蛀蟲。營巢於樹洞裡。
【生境分佈】分佈範圍甚廣,除新疆及西藏的大部分地區以外,到處可見。
【性味】
甘,平。
1《嘉祐本草》:平,無毒。
2《綱目》:甘酸,平,無毒。
3《隨息居飲食譜》:甘,平。
【功能主治】
補虛,開郁,平肝。治虛勞,疳積,噎膈,癇病,痔瘺。
1《嘉祐本草》:主痔瘺及牙齒疳匿、蚛牙。
2《綱目》:治風癇。
3《隨息居飲食譜》:開膈利噎,平驚。
4《吉林中草藥》:滋養補虛。治男女癆病,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鍛存性研末為散。外用:鍛末納齲孔中。
【附方】
1治瘺有頭,出膿血不止:啄木(鳥)一隻,燒灰,酒下二錢匕。(《姚大夫方》)
2治蟲蛀牙齒疼痛:啄木鳥燒灰存性為末,納蛀孔中。(《千金方》)
3治男女癆病:啄木鳥一個。裝密閉容器內封固,用火燒透,取出研成細末。分三次,黃酒沖服。
4治婦女癆病:啄木鳥一個(瓦焙乾),旋覆花、當歸尾各三錢。共研細末。分四次服。早晚各服一次,黃酒為引,取汗。
5治小兒不能站立行走:啄木鳥一個。用開水燙去羽毛,煮熟。將肉和內臟全部食下。殘留的骨胳、爪、嘴等,瓦上焙焦,研成細末,服下。(3方以下出《吉林中草藥》)
【備註】此外,大斑啄木鳥,上體多黑底白斑,上腹部白色,下腹部紅色;雌鳥後頭純黑,無紅斑。分佈極為廣泛,幾遍全國。在東北地區亦同等入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