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拈痛湯--《醫學啟源》卷下
【別名】拈痛湯、當歸止痛湯
【處方】羌活半兩,防風3錢,升麻1錢,葛根2錢,白朮1錢,蒼朮3錢,當歸身3錢,人參2錢,甘草5錢,苦參(酒浸)2錢,黃芩1錢(炒),知母3錢(酒洗),茵陳5錢(酒炒),豬芩3錢,澤瀉3錢。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於脛,腫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拈痛湯(《蘭室秘藏》卷中)、當歸止痛湯(《便覽》卷一)。《便覽》有茯苓。
【各家論述】《經》云:濕淫於內,治以苦溫。羌活苦辛,透關利節而勝濕;防風甘辛,溫散經絡中留濕,故以為君。水性潤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陽中之陽,引而上行,以苦發之也。白朮苦甘溫,和中除濕;蒼朮體輕浮,氣力雄壯,能去皮膚腠理之濕,故以為巨。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人參、甘草甘溫,補脾養正氣,使苦藥不能傷胃。仲景云:濕熱相合,肢節煩痛,苦參、黃芩、知母、茵陳者,乃苦以洩之也。凡酒製藥,以為因用。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豬苓甘溫平,澤瀉鹹平,淡以滲之,又能導其留飲,故以為佐。氣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濕氣得以宣通矣。
【摘錄】《醫學啟源》卷下
當歸拈痛湯--《醫略六書》卷二十四
【處方】當歸3錢,羌活1錢半,蒼朮1錢半(炒),防風1錢半,白朮1錢半(炒),黃芩1錢半(酒炒),澤瀉1錢半,黃柏1錢半(酒炒),豬苓1錢半。
【功能主治】濕熱腳氣,表邪不解,脈浮數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濕熱不化、經氣不得流行,故發熱身痛,足脛腫痛,為濕熱腳氣,表邪不解焉。羌活散邪於表,黃芩清熱於裡,蒼朮操濕強脾氣,白朮燥濕健脾元,防風疏腠理以散風,黃柏清濕熱以存陰,澤瀉瀉膀胱之濕,豬苓利三焦之濕,當歸養血以舒筋脈也。水煎溫服,使表邪解散,則濕熱頓消,而經氣流行,營血灌溉,安有發熱身痛腳氣之患乎?此強中分解之劑,為濕熱腳氣表不解之專方。
【摘錄】《醫略六書》卷二十四
當歸拈痛湯--《醫門補要》
【處方】苦參(炒)、海南子、當歸、茵陳、獨活、木通、防已、川柏(炒)、蘇葉、蒼朮、知母、木瓜。
【功能主治】濕腳氣。
【摘錄】《醫門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