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湯

大黃湯--《證治準繩·瘍醫》卷二

【處方】大黃(銼,炒),牡丹皮 ,消石(研),芥子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5克。

【製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主治腸癰。少腹堅硬,腫大如掌而熱,按之則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數,汗出憎寒,其脈遲緊者來成膿,如脈數則膿已成。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以利下膿血為度,未利再服。

【摘錄】《證治準繩·瘍醫》卷二

大黃湯--《外台秘要》卷三引《張文仲方》

【處方】大黃6克,黃連6克(去毛),黃柏6克,梔子6克(擘)。

【製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主治天行,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六七沸,納豉12克,蔥白7莖,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豬肉、冷水。

【摘錄】《外台秘要》卷三引《張文仲方》

大黃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處方】大黃10克。

【製法】上藥細銼。

【功能主治】主治久痢不愈,膿血稠粘,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用好酒300毫升,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230毫升,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後服芍葯湯和之。

【摘錄】《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

大黃湯--《經驗女科》

【處方】大黃、枳殼。

【功能主治】胎前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經驗女科》

大黃湯--《醫方簡義》卷四

【處方】生錦紋大黃8錢,生石膏3錢,銀花4錢,栝樓子6錢,桔梗2錢,焦梔子3錢,牛蒡子(炒)3錢,蘇子2錢,連翹2錢,射干8分(即烏扇)。

【功能主治】通便洩熱。主治喉症火毒太甚,壯熱痰盛,胸痞便秘,咽痛水漿不入,危在旦夕者。

【用法用量】加竹瀝1盞,薑汁3匙,青果2枚(打取汁),衝入,徐徐呷下。得吐出膠痰數碗,痰出便通,可轉危為安。

【摘錄】《醫方簡義》卷四

大黃湯--《外科學講義》

【處方】大黃1兩,穿山甲3錢,川厚樸3錢,白芷3錢,大楓子仁3錢,花椒3錢,甘草3錢。

【功能主治】楊梅瘡。

【用法用量】水煎,和酒1杯服。令毒氣從大便出,7日全愈。

【摘錄】《外科學講義》

大黃湯--《普濟方》卷三○七

【處方】牛膝、大青草、下馬草、胡麻草、鐵掃草、將軍草(如無,用雄黃少許)、槐花頭、淡竹葉、小青各等分。

【功能主治】毒蛇傷。

【用法用量】上同搗汁,用煮酒調服。將針破傷處,用蔥鹽湯洗淨,將藥滓敷瘡口。

【摘錄】《普濟方》卷三○七

大黃湯--《普濟方》卷二八四

【處方】大黃1兩,木鱉仁半兩,甘草節2錢半。

【功能主治】宣熱拔毒。主治癰疽。

【用法用量】每服3錢,入少酒煎。

【摘錄】《普濟方》卷二八四

大黃湯--《普濟方》卷一一九

【處方】川大黃2兩,山梔子仁1兩,樸消2兩,連翹2兩,薄荷2兩(去枝根梗),甘草1兩,干葛2兩,赤芍葯1兩。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五臟積熱,煩躁多渴,唇裂喉閉,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陽明證傷寒發狂,見鬼譫語,大小便秘;一切風塞。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竹葉7片,蜜3匙,同煎至7分,去滓,食後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一九

大黃湯--《普濟方》卷七十四

【處方】大黃(炒令香)1兩,細辛(去苗)1兩,甘草(炙)1兩,黃芩1兩(去黑心),芍葯2兩,青州棗(去核),淡竹葉1分。

【功能主治】赤眼腫痛。

【用法用量】方中青州棗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方》卷七十四

大黃湯--《脈因證治》卷下

【處方】大黃(煨)、皂角、甘草(炙)。

【功能主治】瘰疬,癭瘤,結核。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以麝香、瓜蔞仁敷之。

【摘錄】《脈因證治》卷下

大黃湯--《直指》卷四

【處方】木香半兩,大黃半兩,黑豆1兩,升麻3分。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腳氣風熱,煩悶發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烏梅2個,新水煎服。

【摘錄】《直指》卷四

大黃湯--《聖濟總錄》卷一八○

【處方】大黃(銼,炒)1分,柴胡(去苗)1分,防風(去叉)1分,甘草(炙)1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腦熱,鼻干無涕。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放溫,食後、臨臥各1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

大黃湯--《普濟方》卷三三六引《肘後方》

【處方】大黃(銼,炒)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49枚,虻蟲(去翅足,微炒)30枚,水蛭(糯米內炒,候米黃,即去米)3枚。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利,結積無子。

【用法用量】每服1錢,酒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

【注意】如無結積,不可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三六引《肘後方》

大黃湯--《鬼遺》卷三

【別名】五利湯、五利大黃湯

【處方】大黃3兩,梔子50個,升麻2兩,黃芩3兩,芒消1兩。

【製法】上切。

【功能主治】癰疽,發背,時毒焮腫赤痛,煩渴便秘,脈實數;年四十已,還強壯,常大患熱癰無定處,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五利湯(《千金》卷二十二)、五利大黃湯(《聖濟總錄》卷一三○)。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升麻升舉清陽於上,消、黃蕩滌熱毒於下,黃芩、梔子兼清表熱,從滲道而洩也。

【臨床應用】時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腫,發熱口乾,脈洪實而便秘,此三陽蘊熱症也。必捨時從症治之,以五利大黃湯一劑便行二次,赤腫稍退,內熱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湯二服,腫消而病癒。此為用寒遠寒之意也。

【摘錄】《鬼遺》卷三

大黃湯--《鬼遺》卷三

【處方】大黃2兩,牡丹3兩,芥子半升,消石3合,桃仁50枚(去皮,炒,切之)。

【功能主治】腸癰之為病,診小腹腫痞堅,按之則痛,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赤,或白色,堅大如掌,熱,小便欲調,時色色汗出,時復惡寒。其脈遲堅,未成膿者;腸內生癰,腹痛,小便數似淋,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或連臍生瘡。腸癰初起,小腹隱痛,小便淋澀,小腹堅硬如掌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5合,煮取1升,分為兩服,膿下;無者,下血大良。

【注意】脈數膿成,不可服此方。

【摘錄】《鬼遺》卷三

大黃湯--方出《韓氏醫通》卷下,名見《金匱翼》卷七

【處方】黃連(茱萸炒)、木香各等分,生大黃加倍。

【功能主治】五痢。

【用法用量】《金匱翼》引本方用川黃連(吳茱萸炒)一兩,廣木香一兩,大黃(酒浸,炒)二兩。

【摘錄】方出《韓氏醫通》卷下,名見《金匱翼》卷七

大黃湯--《聖惠》卷三十八

【處方】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前胡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蔥白2兩半(切),豉1合,生薑半兩。

【製法】上銼細,和勻。

【功能主治】乳石發動,大腸壅滯,心膈痞滿,腹痛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半兩,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三十八

大黃湯--《聖濟總錄》卷三十

【處方】大黃(銼,炒)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半兩,水蛭(米炒黃)1分,木通半兩(銼)。

【製法】上4味,除桃仁外,為粗末,加桃仁同研令勻。

【功能主治】傷寒,內有瘀血,大便不利,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

大黃湯--《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處方】大黃(銼碎,醋炒)2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細辛(去苗葉)1兩,桑根白皮(炙黃色,銼)2兩。

【功能主治】水腫。

【用法用量】上為粗末。每服用水3盞,藥5錢匕,加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9分,去滓,入白餳1匙頭,更煎1沸,溫服,每日3次。利小便3-5升即愈。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大黃湯--《聖濟總錄》卷一四四

【處方】大黃(生)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折,血瘀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