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桃花散(《奇效良方》卷十三)。
【處方】當歸身 ,升麻各3克 ,槐花, 青皮, 荊芥穗, 熟地黃, 白朮各18克 ,川芎12克。
【製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主治腸澼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米飲調下,不拘時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三
【處方】當歸(酒浸),杜仲(薑汁炒去絲)各15克, 赤芍葯, 白芷 ,威靈仙各9克 ,肉桂3克。
【功能主治】主治寒濕氣血凝滯之腰痛。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酒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醫便》卷三
當歸活血湯--《症因脈治》卷四
【處方】當歸, 紅花, 桃仁 ,山楂肉, 甘草, 牡丹皮。
【功能主治】主治勞役痢,下痢純血,腰背酸楚,脅肋作痛,肢體倦怠,嗜臥食減,勞重即發。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寒,加黑炮姜,血熱,加黑山梔。
【摘錄】《症因脈治》卷四
當歸活血湯--《眼科全書》卷三
【處方】歸尾、黃耆、沒藥、川芎、蒼朮、熟地、生地、赤芍、蒺藜、紅花、香附、牛膝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驚振內障,或後生人患雲翳小小,陰看不大,陽看不小,不見三光者。
【用法用量】水煎,食後溫服。
【摘錄】《眼科全書》卷三
當歸活血湯--《傷寒六書》卷三
【處方】當歸8分,赤芍葯3分,甘草3分,紅花3分,桂心3分,乾薑3分,枳殼3分,生地黃1錢,人參8分,柴胡8分,桃仁泥3分。
【功能主治】傷寒挾血,無頭痛、無惡寒,止身熱發渴,小便利,大便黑,語言無倫,神志昏沉,如見鬼祟。
【用法用量】方中諸藥用量原缺,據《傷寒六書纂要辯疑》補。《張氏醫通》有茯苓,無人參。服3貼後,去桃仁、紅花、乾薑、桂,加白朮、茯苓。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
當歸活血湯--《金鑒》卷五十七
【處方】當歸、川芎、赤芍、生地、紅花、紫草、黃芩、黃連、大黃。
【功能主治】痘之毒火入於血分,灼傷陰血,痘體乾枯。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七
當歸活血湯--《眼科全書》卷四
【處方】當歸、赤芍、川芎、牛膝、紫蘇、生地、烏豆、蒲黃、桂心、乳香、沒藥。
【功能主治】被物撞破外障,撞久血滯不散,無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食後服。
【摘錄】《眼科全書》卷四
當歸活血湯--《眼科臨症筆記》
【處方】當歸4錢,川芎2錢,白鮮皮2錢,銀花3錢,白芍3錢,蒺藜3錢(炒),防風2錢,大貝3錢,荊芥穗2錢(炒),白芷3錢,青皮2錢,甘草1錢,地膚子3錢。
【功能主治】眼瞼瘙癢,猶如蟲行,不紅不疼,癢無定時,兩眼胞帶黑暗色,視力稍減。
【用法用量】水煎服。
【臨床應用】賈某某,男。素日身體衰弱,頭暈耳鳴,忽覺兩目癢極難當,針藥罔效。經余診治:六脈短澀,惟少陰為甚,面帶黑色,精神恍惚,此陰陽將脫之證。以本方加黃耆1兩,黨參8錢,棗仁3錢,連服4劑,癢雖愈而黑色不退。隔數日又癢,再服前方無效。後聞此人不數日而亡。書之以為後車之戒。
【摘錄】《眼科臨症筆記》
當歸活血湯--《醫方考》卷六
【別名】當歸活血散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赤芍葯1錢,紅花1錢,紫草1錢,生地黃1錢5分(取汁更良)。
【功能主治】活血涼血。主治痘瘡血熱壅滯者。
【用法用量】當歸活血散(《治痘全書》卷十三)。
【各家論述】色紫為血熱,色枯為血滯。熱者涼之,枯者澤之,調血之道也。是方也,生地黃,涼血之品也;當歸、川芎、赤芍葯、紅花、紫草、滑血之品也。涼者性寒,滑者質潤,氣利而已。
【摘錄】《醫方考》卷六
當歸活血湯--《回春》卷五
【處方】當歸、川芎、荊芥、薄荷、芍葯、紅花、甘草、牡丹皮、桔梗、防風、山梔、黃芩、連翹、白芷各等分。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鼻準頭紫黑,血冷凝滯。
【用法用量】加生薑1片,細茶1撮,水煎,食後溫服。
【摘錄】《回春》卷五
當歸活血湯--《回春》卷二
【處方】當歸1錢,芍葯1錢,撫芎1錢,桃仁(去皮尖)1錢,紅花5分,牡丹皮3分,香附3分,烏藥3分,枳殼(去瓤)3分,青皮3分,官桂3分,乾薑(炒黑)3分,甘草3分。
【製法】上銼1劑。
【功能主治】血郁證。
【用法用量】加生薑1片,水煎服。血結硬痛加大黃。
【摘錄】《回春》卷二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