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名稱由來

在皖南山區的漫山遍野間,每到金秋時節,草黃果熟,攀附在古木或林間,有一種青籐翠蔓,上面掛著一串串肥嘟嘟的果實,上面有許多棕色小點,掰開一看,果肉呈黃綠色,果核部分有黑色的小芝麻點之類。食之,酸甜適中,汁香濃,清涼解渴。這種果實因獼猴喜歡吃,故名「獼猴桃」。不過,在休寧西部地區,人們卻稱其為「義猴桃」,關於其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淒婉動人的傳說。

話說明朝前期,清清的率水河畔有一個美麗的村落,叫石田村。該村古木蔥蔥,飛禽走獸遍佈林中,離村不遠的瀛山腳下,有一孔破密,窯內住著—位老人,常年以行乞為生。老人心地善良,有一顆菩薩心。一日,老人在山間行走,忽然發現一隻受了傷奄奄一息的猴子,老人於是將其抱回窯內,並採來草藥敷於其傷口處,不久,猴子便起死回生了。老人疼愛這隻猴子,討來食物皆分兩份,而且從不用鐵鏈限其自由。日久生情,人猴情誼相篤,猴子也日夜陪伴老人,忠心耿耿,給老人餘生倍添幾分慰藉,人們皆稱此猴為「義猴」。

有一年冬天,時任吏部尚書的汪可授回鄉探親。一日,風雲突變,驟然降溫,北風呼嘯,暴雪從天而降。四周茫茫,冰封大地,人們無法外出。雪後初霽,汪可授忽然想起幾日未見老人,不知其境況如何。素有仁義之心的汪可授便匆匆向破窯走去。沒想在路上卻碰上了「義猴」,只見「義猴」淚流滿面,嗷嗷直叫,且不停向汪可授作揖。汪可授預感不妙,待至窯中,揭開被子一看,老人已在飢寒交迫中魂歸西天。義猴在老人身邊團團亂轉,叫聲淒慘。汪可授便拿出銀兩給老人買棺入殮。在村民抬著棺木走向墓地時,義猴爬上指材蓋哭泣,不管怎樣也趕不走。

墳建好後,義猴日夜端坐墳頂,不吃不喝,日漸消瘦,沒多久,也追隨老人而去了。汪可授聞知此事,深感義猴情深義重,於是,僱人將這只義猴葬於老人身旁,讓他們在九泉之下長伴相依,並在其墓旁立一石碑,上書「義猴塚」三字。沒曾想,來年春天,「義猴塚」上竟長起嫩綠的籐苗,隨後越長越長,盤於墳墓四周。再過了一年,籐上竟然結出了果實。果皮的顏色於猴毛之色相似,又因其是在「義猴塚」上長出的,人們便稱為「義猴桃」。所以,時至今日,休西地區的百姓仍將「獼猴桃」稱之為「義猴桃」,那是人們在深切懷念那只知恩圖報的「義猴」。

早在公元前的《詩經》中,就有了獼猴桃的記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描繪了獼猴桃的形色:「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