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巴,別名蘆巴子、香草等。以種子入藥,有補腎壯陽、散結止痛之功效。因其含有膠質,故又為提煉植物膠的重要原料,市場銷量很大。葫蘆巴因前幾年市場低迷,價格下跌後,無人種植。經過數年庫存消耗之後,庫存逐漸薄弱,市場供應由供過於求轉向供不應求。有人統計,目前葫蘆巴的庫存量僅夠半年之用。價格也從2000年的1.5元,逐漸上漲到3-4元,直至目前的12-13元左右,並有繼續上升的趨勢。因此,適當發展葫蘆巴生產已為當務之急。
葫蘆巴子標準化種植技術
一、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全株有香氣,莖直立。中空常數枝從生,葉互生;3出羽狀復葉;托葉與葉柄相連合。花1~2朵腋生,無花梗。萼筒狀;花冠蝶形,黃白色或白色;雄蕊10枚;雌蕊1枚。莢果細長,扁圓筒狀,略彎曲,先端成尾狀。種子多數,矩圓形淡宗色,表面不光滑。兩側各具有深斜溝1條,有臍。花期3-4。果期5-6月。
二、生長習性:葫蘆巴喜溫暖、稍乾燥的氣候。較耐旱、耐寒、怕高溫潮濕氣候。怕澇,喜陽光充足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好。
三、整地與施肥:選土層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田塊,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2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鉀肥50公斤;或含氮磷鉀各15%的復合肥50公斤。
四、播種:葫蘆巴用種子繁殖。播種期為秋播和春播。但以秋播為主。秋播在霜降前後,春播在清明前後。播時,用耬或播種機將葫蘆巴種子均勻地播入整好的畦面上。每畝播種量3公斤。
五、田間管理:葫蘆巴齊苗後,應注意中耕除草。乾旱天氣及時澆水,陰雨天氣及時排水。發現病蟲害按常規方法防治。影響葫蘆巴產量高低是,葫蘆巴後期隨著籽粒飽滿,壓力變大,遇風雨天氣容易倒伏,從而降低產量,防治方法,春季葫蘆巴開花時,用縮節胺兩次噴灑即可。
六、收穫與加工:葫蘆巴於小滿前後,地上莖葉枯黃後采收。采收時,將成熟的葫蘆巴植株用鐮收割後曬乾,脫粒揚淨,再將種子曬乾後,既可入藥出售。畝產量3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