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銀花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改進栽培技術,提高金銀花前期產量並維持盛產期年限,已成為生產上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採取提高初栽植密度、一年後視生長情況和空間大小逐步間伐等措施,不僅可使金銀花前期產量大幅度提高,提前2~3年進入盛產期,而且在進入盛產期後植株生長基本不受影響,克服了純密植園前期產量高、後期產量下降和稀植園進入盛產期遲、前期產量低的缺點。
栽植時間
金銀花四季均可栽植,9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栽植成活率較高,以晚秋或初冬栽植最好。此期氣溫雖然明顯下降,但地溫仍在適宜根系生長的範圍之內,新栽金銀花的傷根在土壤結凍以前可以癒合,並能生出大量新根,成活率高,翌年春季長勢旺,緩苗時間短,產花量大。年後定植的金銀花雖可成活,但發芽和根系癒合生長同步進行,地上部和地下部爭奪養分、水分矛盾突出,緩苗時間長,前期長勢差,當年產花量小。冬季嚴寒、乾旱、缺水地區為預防金銀花枝條抽乾,可在春季定植。
栽植模式
等行等株模式 採用該模式,金銀花進入盛產期後株行距均為1.5~2米,每畝167~296株。金銀花初栽植密度 (每畝668~1184株)是盛產期密度的4倍,一年後隔行間伐,保留333~592株,2~3年後隔株間伐,保留永久性植株167~296株。採用該模式第一年可間作大蒜、洋蔥、菠菜等蔬菜。該模式的優點是能保證金銀花生長不受間作作物的影響,前期產量高,第一年畝產可達20公斤,3~4年即可進入盛產期。
寬行密株模式 採用該模式,金銀花進入盛產期後行距為1.8~2米、株距為1.6~2米,每畝185~231株。金銀花初栽植密度(每畝740~924株)為盛產期的4倍,一年後隔株間伐,每畝保留370~462株,2~3年後再次隔株間伐,保留永久性植株185~231株。採用該模式,第一年除可間作蔬菜外,還可間作小麥等低稈作物,但播種幅寬不宜超過1米生長。該模式的優點是管理方便,缺點是金銀花生長稍受間作作物的影響。
直插建園模式 採用直徑0.8厘米以上、長度35~40厘米的健壯枝條作插穗,代替苗木建園,栽植密度及間伐步驟同寬行密株模式。埋條深度為枝條長度的1/2至2/3,埋後踏實澆透水,越冬前共澆2~3次水,並於越冬前埋土防凍保墒。採用此法建園,要考慮補苗問題,因此株間可部分加密或一穴雙株。該模式優點是可解決苗源不足問題;缺點是澆水次數多,與間作作物的管理不協調,成活率比採用苗木建園稍低。
主要技術措施
品種選擇 金銀花品種繁多,生產上栽培的優良品種主要有封丘大毛花和山東雞爪花。封丘大毛花是國家原產地保護品種,樹勢直立,枝條粗壯,整形修剪容易,是生產上的首選品種。
園地選擇 金銀花耐旱、耐寒、耐澇、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微酸和偏鹼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長開花。但是為了達到豐產、優質和無公害栽培的要求,應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種植。
精細整地 金銀花栽植前要精細整地,並施足底肥,每畝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4~5立方米、過磷酸鈣50公斤、碳酸氫銨50公斤、硫酸鉀10公斤、硫酸鋅1公斤。為消滅地下害蟲,可每畝用辛硫磷1公斤拌細沙土20公斤於耕前撒施,進行土壤處理。耕地深度25厘米,隨耕隨耙,然後做成2~4米寬的畦。
使用壯苗 壯苗是提高金銀花成活率、提早結蕾和早期豐產的基礎。目前封丘金銀花生產上使用的壯苗標準:莖稈粗壯、節間短、空心小,苗高50厘米以上,老樁粗度0.8厘米以上,老樁長度15厘米以上,新枝基部粗0.5厘米以上,新枝長度30厘米以上,15厘米以上側根3條以上。使用壯苗,當年即可大量結蕾,可提早2~3年進入盛產期。
科學栽植 在整好的土地上,按預先定好的株行距,用石灰標好定植點,然後以定植點為中心挖50立方厘米的定植穴,生土與熟土分開放置,每穴施入有機肥5~10公斤、過磷酸鈣0.3~0.5公斤,肥料與熟土摻勻填到穴內,每穴栽1株,栽後填土踏實,澆足定植水,待水陰乾後封土,略高於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