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養生 三陰交穴拔罐調補精血 中醫專家稱,拔火罐是傳統的中醫外治方法,可以行氣活血、疏經活絡、消腫止痛、祛除風濕。因為操作簡單、方便易行,成了民間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上三寸,是...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23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推拿保健 傳統坐式按摩法 傳統坐式按摩法是由坐式八段錦演變而來的按摩方法,它是集按摩、導引、觀想於一體的傳統養生術。一方面,它具有調節氣血、增強臟腑功能、活動筋骨等功效;另一方面,它還可以陶...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16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周漢晉名醫 周漢晉名醫–華佗 華佗(約公元2世紀~3世紀初),字元化,沛國譙(即今安徽省毫縣)人。他在年輕時,曾到徐州一帶訪師求學,「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沛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請他去...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28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拔罐文化 出土罐具 耀瓷拔火罐 簡介:唐代。瓷質,高4.7cm,口徑2.3cm,底徑2.1cm。70年代陝西銅川黃堡唐代窯址出土,口沿已有殘缺。現藏於陝西醫 &...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22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方劑N 寧坤至寶丹 寧坤至寶丹--《衛生鴻寶》卷五 【處方】嫩黃耆(蜜炙)90克,白朮(陳壁土炒)、棗仁(炒香)、歸身(酒炒)、香附(杵,米酒制)、川斷(酒炒)、條芩(酒炒)、甘枸杞、...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28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百病拔罐 拔罐治療骨質疏鬆症 拔罐療法是我國傳統民間療法,它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之吸附於腧穴或應拔部位的體表,產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膚充血。瘀血,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27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銀線草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勝濕,活血理氣。治風濕痛,勞傷,感冒,胃氣痛,經閉,白帶,跌打損傷,癤腫。 1《唐本草》:治溫瘧疫疾,強腰腳,益膂力。 2《安徽藥材》:消腫,破瘀...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17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方劑C 出蟲蘆薈散 出蟲蘆薈散--《聖惠》卷八十七 【處方】蘆薈半兩(細研),胡黃連半兩,雄黃1分(細研),熊膽半兩(研入),硃砂半兩(細研),代赭1分,麝香半分(細研),干蟾1枚(塗...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22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用法 膏藥的儲藏方法 1、膏滋:應放入罐、瓶內貯藏,注意滅菌,冷暗保存,一般為一~二年。 2、油膏:放入瓶或盒內保存,貯存期略長,但受熱易溶解。 3、硬膏:不易變質,冷暗保存,保存期可達...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25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隋唐名醫 隋唐名醫–孫思邈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約生於隋開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歲(有的考證...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24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