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名醫 上古名醫-伯高 伯高為傳說上古之經脈學醫家,黃帝臣。晉代史學家、醫學家皇甫謐撰《黃帝針灸甲乙經》,曾指出:「黃帝咨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侯,參之天...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26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隋唐名醫 隋唐名醫–王燾 王燾,約生於唐總章三年(670),卒於天寶十四年(755),(今陝西縣)人,其曾祖父王珪為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時,王燾為次子,其兄光...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26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拔罐養生 可提高免疫力的刮痧拔罐八大穴位 一、頭部 百會穴(只能刮痧,用刮痧手法的點法、按法、顫法) 註:科學實驗證實,百會穴對免疫功能有一定影響。艾灸『百會』能使家兔的血清總補體...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22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文化 藥膏的起源與發展 1.藥膏淵源 內服藥膏是由湯藥(煎劑)濃縮演變發展而來,凡湯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故有相當漫長的發展歷史。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具有膏劑30餘方,製作時加用膏糊劑...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20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常識 膏藥的貯藏 1、膏滋:應放入罐、瓶內貯藏,注意滅菌,冷暗保存,一般為一~二年。 2、油膏:放入瓶或盒內保存,貯存期略長,但受熱易溶解。 3、硬膏:不易變質,冷暗保存,保存期可達...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24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用法 膏藥的使用方法 一、將患處皮膚清洗乾淨,或用醫用酒精消毒。用生薑將患處皮膚擦至發紅再貼膏藥可增強療效。 二、將膏藥用微火烤後,撕開貼患處。注意溫度適宜,膏藥軟化能撕開即可,溫度過高...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23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百病膏藥 鹿胎膏-女性養血調經良藥 鹿胎膏是以鹿胎為原料,輔以人參、熟地黃、阿膠、當歸、益母草、香附(醋制)、小茴香(鹽制)、龜甲等20多種珍貴藥材,經20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此藥具有較強的補氣養血...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20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氣功文化 氣功文化漢代著作 養生方 氣功養生著作。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全書分四篇,即《十問》、《合陰陽方》、《雜禁方》、《天下至道談》。內容以養生、服食、吐納、房中為主,而...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27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百家功法 少林氣功內勁一指禪 [FS:CONTENT_START]「內勁一指禪」功法是我國福建少林寺獨有的練功術。它歷經數百年十幾個朝代的提煉、充實,成為武術界推崇的上乘功法。它不同於一般的少林...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25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