鮧魚涎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基礎

鮧魚涎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滋陰潤燥。主消渴;小兒疳渴。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劑,適量。 【各家論述】《本草圖經》:主三消,鮧魚涎,溲黃連末作丸,飯後烏梅煎飲,下五、七枚,渴便頓...
閱讀全文

蔞油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基礎

蔞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消腫;止痛。主癰腫;耳痛;跌打損傷;梅毒;痔漏。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塗搽、滴耳;或以消毒棉球蘸擦或敷貼。 【摘錄】《中華本草》
閱讀全文
 
列當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基礎

列當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甘,溫,無毒。入腎經。 【功效分類】補虛藥,補陽藥 【功效主治】補腎壯陽,強筋,止瀉。治腎虛腰膝冷痛,陽痿,遺精,腸炎,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閱讀全文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基礎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歸脾;胃;腎經 【功能主治】溫中降逆;溫腎助陽。主呃逆;脘腹冷痛;食少葉瀉;腎虛陽痿;腰膝酸冷;陰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g;...
閱讀全文

楤木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基礎

楤木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祛風濕、利小便、散瘀血、消腫毒。屬祛風濕藥下屬中的祛風濕強筋骨藥,體外抑菌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對醋酸及角叉菜所致的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的抗...
閱讀全文

香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基礎

香豆蔻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寒行氣,健胃消食。主脘腹脹痛;食積不化;肺寒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驅風、消腫、止痛的功能。用於胃...
閱讀全文

理氣藥之砂仁 中藥基礎

理氣藥之砂仁

砂仁味辛,性溫,屬理氣藥。主要有行氣調中,醒脾開胃,助消化的作用。並能引氣歸腎,兼有溫腎,化濕的作用。對因氣滯及脾胃濕冷而引致的脘腹脹滿、痰濕積滯,嘔吐,洩瀉、腹痛...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