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基礎 海帶的功效與作用 海帶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入藥時將海帶稱為「昆布」,其味鹹、性寒;入肝、胃、腎、肺經;可軟堅化痰,祛濕止癢,清熱行水。用於甲狀腺腫、噎膈、疝氣、睪丸腫痛、帶下、水腫、腳... 2016年09月03日 閱讀 16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三葉烏蘞莓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散瘀活血,祛風濕。主治跌打損傷,骨折,風濕骨痛,腰肌勞損,濕疹,皮膚潰瘍,肺癰,瘡癤。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鮮根搗敷或... 2016年09月03日 閱讀 20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固精收澀金櫻子 金櫻子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果實,又稱山石榴、刺梨子等。金櫻子是一味補腎的名藥。中醫認為,金櫻子味酸,性平,入腎、大腸二經,有固精澀腸,縮尿止瀉的功效。可以治療遺精滑... 2016年09月03日 閱讀 26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風痰要藥–藜蘆 藜蘆,又名山蔥、憨蔥、鹿蔥、藜盧、山白菜、蘆蓮、豐蘆等。為百合科植物黑藜蘆和其他同屬植物的根莖與根。其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肝、肺、胃經。藥用最早見於漢代的《神農... 2016年09月02日 閱讀 14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飯包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主治小便短赤澀痛,赤痢,疔瘡。 用法用量 2~3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2016年09月02日 閱讀 15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補益藥之大棗藥用 大棗性味甘溫,屬補益藥。能補脾和胃,增強脾胃功能。有止瀉,生津,補養強壯等作用。並能緩和藥性,解毒,保護脾胃。例如十棗湯,葶藶大棗瀉肺湯中,都使用大棗以緩和藥性、解... 2016年09月02日 閱讀 11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虎尾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主感冒頭痛;風濕痺痛;瀉痢腹痛;疝氣;腳氣;癰瘡腫毒;刀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絨敷。 摘錄 《中華本草》 2016年09月02日 閱讀 16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鰻鱺魚膏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主痔漏;惡瘡;耳內腫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熬油塗敷。 【各家論述】 1. 陶弘景:療諸瘺瘡。 2.《唐本草》:療耳小有蟲痛者。 【摘錄... 2016年09月02日 閱讀 20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紅雞踢香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瘀消腫;接骨止痛;平喘止咳。主跌打腫痛;骨折;風濕骨痛;哮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碎,酒炒敷。 各家論述 1.《陸... 2016年09月02日 閱讀 14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