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詞典S 三稜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Sān Lenɡ 【英文名】Common Burreed Rhizome, Rhizome of Common Burre... 2018年03月12日 閱讀 10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方劑B 鱉甲三稜丸 【處方】鱉甲(九肋,重4兩以上者,水浸洗,去脊骨裙襴,醋浸1宿,炙,為末)3兩,京三稜(水浸2宿,銼,醋浸1宿,焙乾,為末)3兩,干漆(炒煙出)3兩,木香1分,乾薑... 2018年01月09日 閱讀 12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J 荊三稜 【拼音名】Jīnɡ Sān Lenɡ 【別名】泡三稜、三稜草 【來源】為莎草科藨草屬植物荊三稜Scirpus fluviatilis (Torr.)A. Gray[... 2017年12月01日 閱讀 1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方劑C 陳米三稜丸 陳米三稜丸--《景岳全書》卷五十五 【處方】陳倉米30克(用新巴豆5枚,去殼,同米慢火炒至巴豆焦色,去豆不用)陳皮 三稜(煨)砂仁 麥芽各6克 南木香3克 【製法】... 2017年11月12日 閱讀 12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案心得 三稜破氣又化瘀力宏性平擅止痛 三稜,首載於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其味苦性平,歸肝、脾兩經。歷代本草記載其能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可治癥瘕積聚、氣血凝滯、心腹疼痛、脅下脹痛、經閉、產後瘀血腹痛、... 2017年10月09日 閱讀 9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鑒別 三稜的鑒別方法 三稜,《本草拾遺》收載之,《本草綱目》列於草部芳草類。藥用其塊莖,為活血祛瘀藥,有破血行氣、消瘕止痛之功,多用於月經不通,積聚結塊,產後惡血,心腹脹痛諸證。三稜散、... 2017年08月30日 閱讀 7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三稜馬尾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解表透疹。主小兒痧疹不出。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者30-60g。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年07月02日 閱讀 15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基礎 活血化瘀藥之三稜 三稜味苦,性平,屬活血化瘀要範疇。主要功用是散血行氣,軟堅消積。常與莪術同用。凡因血瘀氣滯而引致的腹中硬塊(包括肝脾腫大等),食積,痰滯以及婦女血瘀經閉等症,皆可以... 2017年06月29日 閱讀 12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種貯 三稜種植技術 黑三稜科植物黑三稜,塊莖可入藥。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等功效。主治氣血凝滯,經切,產後淤血腹痛,飲食積滯,跌打損傷等病症。 黑三稜為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 2017年06月29日 閱讀 11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方劑J 荊三稜煎丸 荊三稜煎丸--《普濟方》卷一六八引《博濟》 【處方】荊三稜(煨,銼)1兩,蓬莪術(煨,銼)1兩,芫花(醋炒焦)1兩,半夏(湯洗7次,焙)1兩,青橘皮(去白,炒)1兩... 2017年03月24日 閱讀 14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