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心得 少陰病吳茱萸湯證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柯韻伯曰︰少陰病,吐利、煩躁、四逆者死。四逆者四肢厥冷兼臂、脛而言也,此雲手足是指掌而言,四肢之... 2018年02月17日 閱讀 7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方劑L 理中吳茱萸湯 理中吳茱萸湯--《醫林繩墨大全》卷一 【處方】人參、白朮、乾薑、甘草、吳茱萸、生薑、大棗。 【功能主治】太陰自利不渴,痰多而吐,或手足厥冷,胸滿煩躁。 【用法用量】... 2017年12月27日 閱讀 8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案心得 厥陰病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茱萸生薑湯證 《傷寒論》原文︰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沈堯封曰︰叔和釋脈法,細極謂之微,即此之脈細欲絕,即與脈微相渾。... 2017年11月13日 閱讀 5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方劑L 淋渫吳茱萸湯 淋渫吳茱萸湯--《御藥院方》卷八 【處方】吳茱萸1兩,川烏頭1兩(生用,不去皮),蛇床子1兩,桂1兩,荊芥穗半兩,附子(生,不去皮)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 2017年10月30日 閱讀 11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W 吳茱萸根 【出處】《本經》 【拼音名】Wu Zhū Yu Gēn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根或根的韌皮部。9~10月采收。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吳茱萸條。 【性味】《綱目... 2017年10月10日 閱讀 9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偏方秘方 吳茱萸外敷治口腔潰瘍 吳茱萸,味辛、苦,性熱,入肝、胃、脾、腎經。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尤善引氣血下行。根據本品的這一特點,治小兒口腔潰瘍多例,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方法:取吳茱萸適量... 2017年08月21日 閱讀 92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鑒別 山茱萸與吳茱萸鑒別 山茱萸又名蜀棗、棗皮,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每年秋、冬季果實顏色變紅後採摘,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及時去除果核,乾燥即可入藥。其性微溫,味酸,... 2017年08月20日 閱讀 11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W 吳茱萸 【拼音名】Wu Zhū Yu 【英文名】FRUCTUS EVODIAE 【別名】吳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吳椒、臭泡子 【來源】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 2017年08月18日 閱讀 10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醫案心得 吳茱萸外用舉要 吳茱萸,辛,苦,大熱,歸肝、腎、脾、胃四經,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臨床常用寒滯經脈諸痛證,如寒疝腹痛、厥陰腹痛、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及寒濕腳氣... 2017年08月10日 閱讀 8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中藥詞典W 吳茱萸 【出處】《本經》 【拼音名】Wu Zhū Yu 【別名】吳萸(《草木便方》),左力(《南寧市薊物誌》)。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未成熟果實。8~10月,果實... 2017年03月25日 閱讀 12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