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辛,苦,大熱,歸肝、腎、脾、胃四經,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臨床常用寒滯經脈諸痛證,如寒疝腹痛、厥陰腹痛、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及寒濕腳氣腫痛。因其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作用,也常用於中焦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泛酸或外寒內侵、胃失和降之嘔吐。還用於脾腎陽虛、五更洩瀉,取其溫脾益腎、助陽止瀉之效。
然本品辛熱燥烈,易耗氣動火,又有小毒,故臨床常用量為3~6克,輕淺之證或可獲效,而陰寒重症則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筆者根據清代吳師機「外治之法即內治之法,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用吳茱萸外治諸病,現簡介如下:
寒疝腹痛:吳茱萸30克,小茴、丁香、肉桂、細辛各10克。共研細末,陳醋調膏,貼於臍及痛處,每日一次。
厥陰頭痛:吳茱萸10克,川芎、白芷、細辛、獨活各6克。共研細末,陳醋調膏,貼於臍、百會穴,每日一次。
虛寒痛經:吳茱萸10克,桂枝、當歸、川芎、乳香、沒藥各6克。共研細末,白酒調膏貼臍、關元、氣海穴。經前一周開始,經來停用。
胃寒嘔吐:吳茱萸10克,生半夏、蘇葉、旋覆花各6克。共研細末,以鮮生薑汁調膏貼臍、足三里(雙)、湧泉(雙),每日一次。
五更瀉:吳茱萸15克,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五倍子、烏梅各10克。共研細末,陳醋調膏,貼於臍、足三里(雙)、脾俞(雙)、腎俞(雙),每日一次。
小兒咳嗽:吳茱萸6克,麻黃、杏仁、細辛、乾薑、五味子各3克。共研細末,以鮮生薑汁調膏貼臍、肺俞(雙)、湧泉(雙),每日一次。
小兒哮喘:吳茱萸6克,明礬6克,沉香3克。共研細末,以鮮生薑汁調膏,貼臍及湧泉(雙),每日一次。
小兒流涎:吳茱萸6克,生南星3克.共研細末,陳醋調膏,貼湧泉(雙)。
小兒蕁麻疹:吳茱萸6克,防風6克,蟬衣6克。共研細末,陳醋調膏,貼臍、曲池(雙)、血海(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