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 ,學名Houttuyniacordata Thunb.,即側耳根,又名壁虱菜,屬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塌地而生,地下莖匍匐生長,是一種傳統的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化食順氣、鎮痛、止咳、驅風、健胃等功效。魚腥草嫩莖、嫩葉涼拌或煮湯後味道鮮美,常食可預防流感、肺炎、濕疹等多種疾病,是藥食兼用的保健蔬菜。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魚腥草做為無公害的保健蔬菜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並開發加工成魚腥草茶、酒、汽水等保健飲料和食品,市場前景十分看好。魚腥草原為野生植物,隨著人們食用的普及,需求量猛增,單靠野生的已不能滿足需求,於是人工栽培應運而生,硯山近幾年有栽培史,為逐步完善我縣魚腥草的標準化栽培技術,生產出更多符合現代市民及市場需求的保健優質魚腥草,特擬定魚腥草標準化栽培技術如下:
一、魚腥草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魚腥草喜溫暖陰濕環境,怕霜凍、忌乾旱,地下莖較耐寒,在-15℃以下可越冬,12℃開始萌發,生長適溫16—25℃;原生長於低濕窪地及水溝邊,對水分要求較高,整個生長期都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應,保持土壤濕潤;對土壤及光照要求不嚴,以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為好,對氮、磷、鉀三要素的比例為1:1:5。魚腥草可陸生亦可水培,可淨種亦可果園套種。
二、選地整地及施底肥
1、地塊選擇 選擇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耕層深厚、土壤結構適宜、理化性狀良好、肥力適中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
2、精細整地 選好地塊後,徹底清除雜草、碎石,深耕曬垡。栽植前耕翻耙平,施足基肥,做到地塊疏鬆、肥沃、平整。
3、施足基肥 栽植前,每667平方米均勻撒施經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000--3000kg、草木灰150--200kg(或硫酸鉀15kg),耕翻1次,深25--30cm,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
4、科學作畦 因地制宜作畦,低窪地和冷浸地做成陽畦,高地做成低畦或平畦,2米分墒做畦,畦寬1.5--1.7m。
三、栽植技術
1、繁殖方式 在春季晚霜結束後栽植,魚腥草一般採用地下莖進行無性繁殖,分根狀莖繁殖和扦插繁殖:
A、根狀莖繁殖。在2—3月進行,植株未萌發新苗之前,將根狀莖挖出。剪成10~12厘米長、具有2個以上腋芽的小段,並留鬚根。按行距30厘米開3~4.5厘米深的淺溝,將剪好的根狀莖,按8—10厘米株距排放於溝中,覆土6~10厘米,稍加鎮壓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20天後即可出苗。
B、扦插繁殖。可在春、夏季進行,選擇較粗狀、無病蟲健壯的地上莖,剪成長度12--15厘米,具有3~4節的小段作插條,在露地沙壤土的扦插床內扦插,行株距14厘米×10厘米,插條兩節插入床土內,外露1~2節。插好後,插床上適當搭棚遮萌。插床溫度為25℃~30℃;相對濕度在90%以上為宜。插條生根並長出新葉後,可逐漸拆去蔭棚,10~15天後,移植到大田生長。
3、栽植方法 選擇肥壯的種莖,用消毒好的刀具切成5--10cm長,保證每段有3--4節。在畦面上開寬15cm、深20cm的栽植溝,將種莖按5cm的株距平放於溝內,覆6--7cm厚細土,土壤濕潤的不需澆水,土壤乾燥時適時灌水,15--20d即可萌發出土,每畝用種量80-100千克。
四、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魚腥草栽植後,須勤除雜草,封行前可培土薅除雜草,封行後人工拔草,結合中耕除草做好肥水管理。
2、水肥管理 整生育期內保持土壤濕潤。前期生長緩慢,幼苗成活至封行前,畝追施尿素8—10公斤作苗肥,莖葉生長盛期需肥量較大,每畝追施45%復合肥10--15kg。以後改為根外追肥,用0.4%磷酸二氫鉀溶液,每7天噴施一次,共4-5次。待株高10厘米以上時,及時培土,使地下莖長而白嫩。整個生育期不澆灌被污染的髒水,禁止施用垃圾、污泥、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尿、硝態氮(硝酸銨等)和以硝態氮為原料的復(混)肥,采收前30d內禁施任何肥料。
3、摘除花蕾 地上部徒長時,應及時采收嫩莖葉;開花現蕾時及時摘除花蕾,以免開花消耗大量養分而抑制地下莖的生長。
4、病蟲害防治 魚腥草極少發生病蟲害,一般不需藥劑防治。偶爾遇根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溶液澆蔸。
5、越冬管理 每次采收後,結合除草松土追肥,以促進植株萌發,冬季培土以利越冬,為來年萌芽打好基礎。
五、適時采收
采嫩莖葉食用的,4--10月均可采收,可多次采收。以地下莖作產品的,從夏到冬均可根據市場需求陸續采收。采收後洗淨,扎把上市。貯運期間,適當澆水保鮮。加工、貯運過程必須保持產品清潔、衛生,確保達到無公害綠色食品的要求和國家食品衛生標準。加工製作飲料或藥用,可根據生產工藝要求,用鐮刀平地割下全草或連根挖出全草,除去泥土雜質,洗淨曬乾,即可收藏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