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蛤蚧是國內外緊缺的一種貴重藥材,市場需用量大,其人工養殖是 農家致富的一條新門路,下面詳細瞭解下。
蛤蚧為壁虎科動物。蛤外除去內臟的乾燥品成為藥材。蛤蚧又名仙蟾、大壁虎,喜居山巖坡壁,石洞裂縫,屋字簷下或樹洞中。多產於廣東、 廣西、福建。雲南、貴州等省,近幾年其它省也有引種飼養。
蛤蚧喜食活蟲,好爭雌,日伏夜出,冬眠夏活躍。 雌雄外形有明顯的區別;雌體粗肥,稍黃色,花紋稍細;雄性稍黑,花紋較粗,體稍瘦。
一、建場
飼養場宜設在乾燥陰涼的地方,用石頭和磚砌成空心假山、分假山壁和假山心兩部分。假山壁分為磚壁和石壁兩層,磚壁高3米,寬2 .3米,長3米。兩邊離地1米處各開數個方小洞,頂上開一天窗。一頭開門,一頭開窗。石壁用石塊砌成,緊貼於磚壁之外。對正磚壁方形小洞, 留出三角形小洞。窗、門、小洞,均設鐵絲紗。假山心用石頭砌成。 位於磚壁之內,長1.7米,寬1米,一頭與磚壁頂連接。離地1米以上,在四周開很多小洞,為蛤價棲息處,假山周圍留出30餘厘米寬的步道,以便觀察。
二、飼養
飼料以昆蟲為主。安裝一盞20瓦的黑光燈, 一夜誘捕的昆蟲基本上能供400多條大蛤蚧吃食。飼料不足時可補充人工飼養的土鱉蟲、蟑螂或蠶蛾;也吃放鹽米粥和煮熟的南瓜、冬瓜、紅薯等。食飽一次可以3一5天不再尋食一。 氣溫15℃以上蛤蚧才開始活動, 17℃-18℃以上開始攝食,22℃-30℃ 最活躍,室溫如超過32℃應潑水降溫。蛤蚧棲息環境比較濕潤, 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90%。
三、鱉殖
將待產卵的雌體養在籠內,並用紙格分開, 紙格內貼一層薄紙,蛤階產卵於薄紙上,便於扯下薄紙取卵。籠外用布遮光, 使蛤蚧能安靜產卵。雌蛤蚧每次產一對卵,約隔50天又產一對卵,一年可產4次,即4對卵。卵不需雌雄孵化。在濕度適宜的條件下,控制溫度在30℃-33℃,經70- 80 天即可孵出小蛤蚧。因此,將產出期早的卵適當升高溫度,可縮短孵化期,使幼蛤外在孵出的當年生活時間較長,入冬的死亡率低; 將產出晚的卵降低溫度,延遲到次年天暖時孵出,可大大提高成活率。在20-30條蛤蛤群中,最好只有一條雄牲。雄牲多會互相爭雌爭食。咬斷尾巴,降低藥用價值,尾斷後兩月雖然再生,但不如原來的尾長了。 雄蛤蚧還會追咬小蛤階。故每批長大後要分清雌雄數目,把大部分雄的賣掉,才能保證繁殖順利。為了防止生軟殼蛋, 從春天一開始就要注意在飼料中加上鈣、磷、蛋白、鹽類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