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乾燥根,是我國傳統常用中藥之一,應用歷史悠久,久負盛名。具有滋陰降火,除煩解毒等效用。主治熱病煩渴、發斑、咽喉腫痛、咽白喉、便秘、淋巴結結核、痛腫等病症。主產於浙江、四川、湖北、山東、湖南等地區,現將湖北恩施苗族土家族自治州的玄參植物形態、生長習性、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植物形態及生長習性
植物株高80~150cm,根圓柱形,莖直立,方形、葉對生,深根性植物。藥用部分為膨大的塊根,喜溫暖濕潤氣候,並有一定的耐寒耐旱能力。適應性較強,在海拔1000m以上的地區均可種植。通常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性良好的土地為宜。土壤粘緊、排水不良的低窪地不宜栽種。玄參吸肥力強,病蟲害多,不宜連作。
玄參在恩施州海拔1000m以上的地區種植,生長期3~11月份。3~5月為苗期,子芽萌動出苗。5~7月份為莖葉生長期,地上部分生長迅速。7~9為塊根膨大期,塊根長5~25cm,直徑2~5cm,子芽5~15個。10月下旬地上部分開始枯黃。
二、栽培技術
1、選地與整地施肥 根據玄參生長習性,選好地後,施足基肥(單作田),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00kg,加適量磷肥,搗細撒勻,深翻30cm以上,撿淨石塊、草根,耙細整平,使土壤細碎疏鬆,翻地不宜過深,以免將底土翻起,表土翻入下層,使土壤肥力下降。整地完畢後,地膜栽培按行距80cm開溝,露地栽培按40cm開溝。條施後作壟,套作田塊,在所套作物間開溝,施肥作壟,四周開好排水溝。如遇坡地則依等高線橫坡起壟,以防水土流失。
2、繁殖方法 玄參的繁殖方法有多種,可用種子、子芽、分株等方法繁殖,我們通常採用子芽繁殖法。
3、子芽繁殖與栽培規格 在立冬前後收穫時,挑選根部大如拇指而側芽少的健壯無病蟲害的白色子芽,在整好的壟上栽雙行(露地栽培的栽單行),按株距25cm開穴,窄行距25~30cm,穴深8~10cm。每穴放精選的子芽一個,芽頭向上,667m2栽6000~7000株,芽擺放好後,覆土3~5cm,再整理壟面。於12月至3月上旬均可栽植,以12月至元月栽植為好。早栽的根系發達,芽頭潔白,植株健壯,產量高。
4、覆蓋地膜 在海拔1200m以上的地區,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可以採用地膜栽培,促進前期生長。在復整的壟面上用幅寬50cm的超微膜覆蓋,兩邊用細土壓實,保證壟背采光面30cm左右。幼芽出土後及時破膜接苗,防止高溫灼傷幼苗。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露地栽培的幼苗出土後,要及時中耕除草,保持土層疏鬆無雜草。一般生長期內除草三次。4月初苗出齊後及時淺耕除草1次,促進幼苗生長。5月中旬~6月上旬需適當深耕除草。6~7月封行前,再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宜過深,以鋤松表土不損傷玄參苗為度,並適當淺培土,促進根部生長。地膜栽培的剷除行間雜草兩次。
2、追肥 第一次中耕後每667m2追施農家稀肥1500kg,加少量氮肥,每667m2尿素10kg。第二次中耕後追施濃度稍大的農家稀肥每667m2追施堆肥用量1500~2000kg,加過磷酸鈣20kg、硫酸鉀10kg。第三次中耕時追施磷鉀肥漚制的堆肥,堆肥配比是1500kg土雜肥加50kg過磷酸鈣、25kg硫酸鉀。667m2施1000kg,追肥後淺培土。地膜栽培的追肥方法可打孔穴施肥,然後蓋細土封口。
3、打花薹 如果不留種,玄參莖桿頂部出現花薹應及時剪掉。打花薹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剪掉主莖花薹;第二次剪掉腋芽花薹。使養分集中,促進塊根膨大。
4、培土 一般在第三次追肥後,將窪溝中的泥土剷起放入植株旁。培土是玄參增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優點在於保護芽頭,使白色芽頭增多,花芽、紅芽、青芽減少,提高子芽質量;同時使肥料不可流失,起到保肥作用,而且能固定植株免受風害,加厚表土層,保墒防害。
四、病蟲害防治
1、斑枯病 一般在5月下旬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生褐色大小不等的圓形斑點,8~9月逐漸蔓延全株,防治措施:1加強田間管理,注意排水和通風透光;2清除病株殘體,在玄參收穫後徹底清除田間病葉殘株和田間雜草,集中燒燬,以減少越冬菌源;3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5年以上,勿與易感病的地黃、白朮、烏頭等藥材輪作;4化學防治:從5月中旬開始噴1:1:100波爾多液,每隔10~15天噴一次,連續噴4~5次,此方法防病效果很好,並有刺激植株生長的作用,且噴藥後葉色很綠,生長健壯,增產明顯。
2、蟲害 發現紅蜘蛛、蝸牛和粘蟲等危害葉片,致使葉黃、乾枯,可用25%樂果2000倍液噴霧,50%多菌靈可濕粉稀釋1000倍噴霧防治。
3、地老虎 危害玄參的根莖和嫩芽。可用20%滅多威乳油100g,加水1kg稀釋,再噴在100kg新鮮的草或切碎的菜(長約16cm左右),拌成毒餌,於傍晚堆放在田間,每隔一定距離堆成直徑為30~40cm、高15cm的小堆,每畝用毒餌25kg誘殺地老虎。
五、采收加工
待莖葉枯黃時採挖(立冬前後)先割去莖稈,然後將地下部分刨起,刷淨泥沙,把帶有子芽的根狀莖挑出,掰下塊根,去掉蘆頭,曝曬6~7天,夜間堆積,反覆晾曬堆積至半干,堆積2~3天「發汗」,使其塊根內部變黑,再白天晾曬,夜間堆積。如此反覆數次,直至全干。遇雨天可用炕烘烤,溫度不超過45℃,並及時翻動,烘至半干時,進行「發汗」,再烘乾。
六、質量要求
佳品:塊根粗壯,質堅實,斷面黑色。合格品:塊根身干,斷面顯褐色或黃褐色,味甘微苦鹹,無枯心、空泡、雜質、蟲蛀、霉變。最小的干塊根不低於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