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的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25~4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和腺毛。根狀莖肉質肥厚,呈塊狀,圓柱形或紡錘形,表面橘黃色。葉通常叢生於莖的基部,倒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鈍,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葉面有皺紋。花莖直立,總狀花序,頂生,花多毛,花萼鍾形,花冠筒狀,微彎,外面暗紫色,內面黃色,有明顯紫紋,先端有5淺裂片,略呈二唇形。蒴果卵形或印圓形,上有宿存花柱。種子多數,細小。花期4~6月,果期5~7月。

適種環境

喜溫和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性喜乾燥,忌積水,能耐寒,要求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土壤酸鹼度以微鹼性為好,但不宜在鹽鹼性大、土質過黏以及低窪地栽種。忌連作,輪作期要在5年以上。主產於山西、陝西、河南等省,現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地黃根莖萌櫱力較強,芽眼多,易發芽生根。生育期150天左右。種子無休眠期,正常發芽率僅50%,在氣溫25℃左右,播後5天即可出苗;根莖在20℃左右,栽後10天即可出苗,出苗後先長葉,後髮根。

地黃的品種較多,目前生產上廣泛栽種的有:金狀元、小黑英、邢疙瘩、北京1號以及北京2號,江蘇的狀元紅、鑽地龍等。

地黃的選地整地與栽種

一、選地整地 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周圍無遮蔭物以及有一定排灌條件的地塊。於頭年冬季或第2年早春2~3月,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每公頃施入腐熟堆肥30000千克,過磷酸鈣375千克,硫酸鉀225~3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後,整平耙細,作成寬1.3米的高畦或高壟栽種,畦溝寬40厘米,四周開好大的排水溝,以利排水。

二、栽種 地黃栽種期因品種、各地的氣候條件和種植方法的不同而異。如主產區河南,將地黃分為早地黃和晚地黃兩種,當地藥農有「早地黃要晚,晚地黃要早」的栽培經驗,早地黃於4月上旬栽種,晚地黃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種。而四川省為了避開清明前後的雨季,總結出「早地黃要早,晚地黃要晚」的栽培經驗,早地黃於2月中旬至3月下旬栽種;晚地黃於5月中、下旬小麥收割後栽種。總之,栽地黃要因地制宜,靈活掌握,適時栽種。

栽前,將種塊去頭斬尾,取其中段,然後截成3~6厘米長的小段,每段要有2~3個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乾後下種。栽植密度,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7~33厘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厘米的淺穴,每穴橫放種栽1~2段,再蓋細土與畦面齊平。每公頃需種栽約450~600千克。

以根莖繁殖為主,亦可種子繁殖。

1、根莖繁殖 作繁殖材料用的根莖,生產上俗稱「種栽」。種栽的培育有3種方法:

A、重栽留種 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於當年春栽的地黃田間,選擇生長健壯、無病的良種植株,或全部挖出,剔除劣種,挑選個頭大、蘆頭短、抗病力強、芽密、根莖充實的作種栽。然後,將挑出的根莖,截成4~6厘米長的小段,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0~12厘米,重新栽在另一塊施足基肥、整平耙細的地塊內。萌發出苗後,當幼苗長出3~5片葉時,進行多次間苗,去弱留強,培育至翌春栽種。每公頃用種根1萬~1.5萬個。「重栽留種」地黃產量高,質量好,且能防止退化。

B、冬藏留種 秋季收穫時,選產量高、抗病力強、體大而充實、蘆頭短的優良單株,挖取根莖後,進行窖藏越冬,或與河沙層積貯藏。翌春取出,將蘆頭切下,除去木質部即可作種栽。

C、原地留種 秋季收穫時,選留純正的優良品種,在原地不起挖,培育至第2年春栽時挖取作種栽。

2、種子繁殖 秋季收穫時,留一部分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植株不起挖,讓其繼續生長,施足磷鉀肥,使其開花結果。於翌年6~7月採集成熟、飽滿的種子,脫粒、淨選、曬乾貯藏備用。

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厘米橫向開淺溝條播,將種子拌草木灰均勻地撒入溝內,覆蓋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當氣溫在25℃時,播後1周即可出苗。出苗後進行苗床常規管理,當幼苗長有5~6片真葉時,即可移栽。以後再選擇生長健壯、根莖充實的根段作種栽,連續選育3年即可提供商品。有性繁殖的後代其種性和產量都比無性繁殖的好。兩種繁殖方法可交替進行,能防止地黃退化。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