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圓干的加工焙制技術比較傳統,至今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技術。焙制方式有日曬和烘焙兩種。日曬較為簡單,適於家庭少量製作;烘焙是利用焙灶進行人工烘製,為目前生產上大量焙制龍眼干所用。現代烘焙方法有流動式烘乾生產線、固定式烘乾生產線。
一、 烘焙法
工藝流程:原料選擇→剪粒→浸水→搖沙擦皮→烘焙→剪蒂→掛黃→復焙→分級→包裝。
1.原料選擇及處理
1、 選果
用於烘焙制干的龍眼品種要求果大、肉厚、果殼稍厚或厚薄適中、果肉含糖量高。烏龍嶺、油潭本、赤殼、雙子木、儲良、烏圓等為制的龍眼果實要求充分成熟並採摘及時。
2、 剪梗 果實送到加工場後,用平口小剪刀逐粒剪去果梗,要從果梗基部剪齊。
3、 浸水
剪梗後的果實裝入竹簍內浸入水中5-10分鐘,洗去果面污物並使果殼鬆軟,然後提起瀝干水分,以備搖沙。
二、搖沙擦皮
將浸過水的龍眼果實倒入特製的搖籠中加細沙搖揉,以磨去果殼外面的粗糙表層。經過搖沙的龍眼易焙乾,也較均勻,成品表面光滑,色澤美觀。
具體做法:搖籠懸掛,兩邊各站1人,來回對搖。每個籠子裝果35-40千克,加入河沙0.5千克,來回急速搖蕩,使果實在籠中不斷滾動,相互麻擦,將果殼表面麻光,一般要搖300-400個來回,待果皮轉棕色乾燥時即可。
搖沙後,倒出龍眼果粒,用清水洗淨黏附在果殼表面的沙粒及磨下來的粉屑。
三、烘焙
烘焙是加工桂圓幹工藝流程中一個重要環節。焙灶多用磚頭或土坯砌成,前後長2.1米,左右寬2.2米,前面高度約1米,後面高度約1.2米,整個灶面呈向前傾斜狀態,便於烘果時操作及火力均勻。前面灶牆上開一個高、寬各50厘米的灶門,燒柴的灶門呈等腰三角形,燃煤的灶門呈四方形。距灶牆頂25厘米處架焙梁5-6根,上鋪竹簾,棚面呈向前傾斜狀態。擦皮後的龍眼果粒攤在棚面上,厚約20厘米。一個焙灶每次可以烘果300-400千克;如果將2-4個灶並排連在一起,做成連體焙灶,一次可以烘果800-1200千克。
烘焙分2次進行,即初焙和復焙,技術關鍵在於掌握火力的大小與均勻,翻焙也要及時、均勻。初焙約經24小時,溫度控制在65-700C,使底層龍眼果殼迅速受熱變硬,以免受壓凹陷。烘6小時後進行第一次翻焙,將果實按上、中、下三層分別取出,放在竹簍內,然後上下層對調,中層不動,再攤上棚面,繼續烘乾。烘6小時後進行第二次翻焙,這時中層作底層,上層作中層,下層作上層。以後每隔4小時進行第三、四次翻焙。第三次是上下兩層對調,第四次是前後分兩段對調。如只翻焙3次的,則約每6小時翻焙1次,把第三、四次的翻焙作業合併,即一面上下層對調,一面前後段對調。這時,初焙完成的優良成品是外殼堅硬,果肉呈黃褐色或赤褐色並帶油光,有細小皺紋,果核外皮易脫落,核仁淡白色。
經過初焙的龍眼干放在竹簍內,揀出破殼果干,每天翻簍1次,經4-5天後可進行復焙。烘焙的溫度控制在600C左右,時間為6小時,每2小時翻焙1次。烘至果蒂用手指輕推即脫落為好,此時果肉呈現細密皺紋,深褐色,表面乾燥;用牙咬果核,極易裂開,而且很脆,斷面呈草木灰色。龍眼烘乾率因品種而異,一般為33%-37%。
四、剪蒂 烘焙後用小剪刀將龍眼乾果梗剪平。
五、掛黃
掛黃這道工序依需要而定。對於外銷及一、二及龍眼干,為了改善果實外觀還需掛黃,即在龍眼干的果面染上黃色的薑黃粉,既能提高商品外觀,又有一定的防蟲蛀作用。掛黃的藥料由70%的妝黃粉和30%的白土配成。掛黃時將12-14千克的龍眼干裝入搖籠,用少許清水淋濕,邊搖邊淋水,待果面均勻濕潤後,加300-400克薑黃粉配成的藥料,來回搖動300-400次,使果面均勻著色。然後再將果干攤放在焙灶上進行烘乾,溫度40-500C,時間1-2小時,以烘乾為度。
六、分級、包裝
1、 分級
龍眼干的分級,各地有不同的標準。傳統上興化桂圓分三圓、四圓、五圓、中圓4級,泉州桂圓分為大泡、中泡、小泡、底泡4級。現商業上將其分為6級
級別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
泡圓 大泡 中泡 小泡 底泡
桂圓 三圓 四圓 五圓 中圓
全三 大三 正四 四戈
果徑(厘米) >2.9 2.9-2.75 2.75-2.45 2.60-2.45 2.45-2.30 <2.3
2、 包裝桂圓干的包裝可用膠合析箱或紙箱包裝。內襯塑料薄膜,邊裝果邊搖動,裝實每箱約30千克,最後將袋口密封,並密封箱蓋,防止返潮。此外,也有多種小包裝。
二、 日曬法
在晴朗的天氣,將成穗的果實放在曬盤上暴曬1天,期間翻動1次,然後單果剪下,曬至次日下午1點,將曬盤疊起,用麻袋或草包蓋住,進行回潮,存放一至數日,再攤天暴曬,中午疊起再回潮,連續1-2次,逐漸干到果皮一擊即破為度。
日曬也可與烘製法結合起來,即日果兼烘製法。將成穗果實攤在曬盤上曬1-2天,每天翻1次,待果皮變軟後放在烘床上,在60-650℃下烘12小時,翻動後移出靜放1-2天,進行回潮,再烘2-4小時,到果皮一擊即裂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