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的鑒別方法

海龍為珍貴藥材之一。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具有壯陽益腎、消癥散結之效,用於陽痿、腹部腫塊、淋巴結核、跌扑損傷、癰腫疔瘡等症。

來源  為海龍科動物刁海龍Solenognathus hardwiekii(Gray)、擬海龍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Bloch)、小海龍Syngnathus acus L.的乾燥全體。

1.刁海龍:體長38~50cm。體形狹長而側扁。腹部中央較突出,軀幹五稜形,尾部前方六稜形,後方漸細變為四稜形,尾部捲曲。體上稜背粗強,骨環每個稜面中央及每個間盾上均形成一個顆粒狀突起棘。頭長,與體軸在同一水平線上或體軸形成鈍角。吻特別延長,眼大而圓,眼眶突出。鼻孔每側兩個,很小,在眼前緣的前方。口小,前位,口內無齒。鰓蓋突出,不具隆起脊。具明顯的放射狀線紋。鰓孔小,位近頭側背緣。全身覆骨片狀鱗片,成環狀。背鰓較長,臀鰓極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寬短,無尾鰭。體淡黃色或黃白色,於軀幹上側稜骨環相接處有一列黑褐色斑點,各鰭淡色。雄魚尾部前方腹面有育兒囊。    2.擬海龍(又名海鑽):體長20~24cm。軀幹部近四稜形粗強,尾部前方六稜形,後方為四稜形,尾尖細而捲曲。頭長,與體在同一水平線上。頭上除眼脊上緣各具一向後的小棘外,余無棘刺。吻長而側扁,吻長約為眶後長的2倍。體無鱗,完全包於骨環中,余同上種。    3.尖海龍(又名小海龍):體細長,呈鞭狀,全長10~20cm或更長。軀幹部七稜形,尾部四稜形,尾部後方漸細。不捲曲,並有尾鰭。頭長而細尖,吻呈管狀。體綠黃色,腹側淡黃,體上有多數不規則暗色橫帶。余同上種。

生活習性同海馬。

產地與分佈  刁海龍主產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區。擬海龍分佈於我國南海及日本、菲律賓、非洲東岸及澳洲各海域。尖海龍主產我國山東、廣東、遼寧沿海地區及印度尼西亞、非洲東海各海域。

鑒別要點  1.刁海龍與擬海龍、尖海龍的區別:刁海龍身長體寬扁,具圓形美麗花紋;軀幹5稜形,尾部4稜形,微捲曲。擬海龍全體略似稜形,頭上除眼脊上緣各具一小棘外,余無棘刺;軀幹4稜形、尾部前方6稜形,後方4稜形。尖海龍體全鞭狀,具多數不規則暗色橫帶;軀幹7稜形,尾部4稜形,有尾鰭。

2.刁海龍與幾種類似品的鑒別:與多棘刁海龍的區別主要抓住多棘刁海龍全體密被「棘刺」這一特徵即可;長吻海龍(又名寶珈海龍)的區別在於本種具淺褐色與灰白色相間花紋呈U字形,體及尾稜均具鋸齒棘。

名典鑒別  1《百草鏡》云:「海之屬有三:小者長不及寸,名海嘴,不入藥;中等者長一二寸,名海馬,尾盤旋作圈形,扁如馬,其性溫昧甘,暖水髒,壯陽道,消癥塊,治療腫產難血氣痛;海龍乃海馬中絕大者,長四五寸至尺許不等,皆長身尾直,不作圈,入藥功尤倍。雖同一類形狀,微有不同。此物廣州、南海亦有之。體方,週身如玉色,起竹節紋,密密相比,光瑩耀目,誠佳品也。」2《赤嵌集》載:「海龍產澎湖澳,冬日雙躍海灘,漁人獲之,號為珍物。首尾似龍,無牙爪,大者尺餘,入藥。譯史:此物有雌雄,雌者黃,雄者青。」

快速鑒別  刁海龍身長20~40cm,略扁,中部略長,尾端漸細而略彎曲。頭部具管狀嘴。有兩隻深陷的眼睛。表面黃白色或灰棕色,背稜兩側各有一條灰褐色斑點狀色帶。中部以上具5條突起的縱稜,中部以下則各有4條縱稜。具圓形突起的花紋,並有細縱稜。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鹹。品質以條大,色白、頭尾整齊者為好。刁海龍為海龍之優質品。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