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為常用中藥。始載於《名醫別錄》。具有發汗解表、祛暑化濕的功能。用於暑濕感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小便不利等病症。
來源 1.海州香薷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ex F.Maekawa的乾燥地上部分。
2.石香薷: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又名華薺芋)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全草。
產地與分佈 海州香薷:主產江西、河北、河南等省。一般以江西家種產量大而質量佳。
石香薷:主產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等省。
鑒別要點 海州香薷為家栽品,其特徵是:莖呈四柱形,全株密被茸毛;葉長卵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疏齒;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氣清香,味涼而微辛。石香薷(華薺芋),則比上種短小,葉線形或披針形;採集較嫩故多不帶花;香氣濃烈,味辛涼而辣。
名典鑒別 1梁·陶弘景曰:「家家有此,作菜生食,十月中取干之。」2宋·蘇頌曰:「所在皆種,但北土差少,似白蘇而葉更細,壽春及新安皆有之。彼間又有一種石香菜,生石上,莖葉更細,色黃而辛香彌甚,用之尤佳。吳人以為茵陳用之。」3寇宗奭曰:「香薷生山野間,荊湖南北,二月皆有之,汴洛作圃種之,暑月亦作蔬菜,葉如茵陳,花茸紫,連邊成穗,凡四五十房為一穗,如荊芥穗,別是一種香氣。」4明·《本草蒙筌》:「香薷味辛。三伏堪為菜蔬,兩京亦每栽種。入藥拯病,隨處可收,大葉者種優,陳年者效捷。……又有一種名石香薷,延生臨水附巖,葉細辛香彌甚。今多采此,拯治亦佳。」5李時珍曰:「香薷有野生,有家蒔。中州人三月種之,呼為香菜,以充蔬品。丹溪朱氏惟取大葉者為良,而細葉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莖,葉尖有刻缺,頗似黃荊葉而小,九月開紫花成穗。有細子細葉者,僅高數寸,葉如落帚葉,即石香薷也。」6清·《本草從新》、《本草求真》,兩書言及解暑功效何者為宜,何者為忌。對其形態僅言「陳者良」。
快速鑒別 1.海州香薷:全草長30~50cm,莖直立,四方柱形,直徑1~2mm,基部紫紅色,上部呈黃綠色或淡黃色,全體密被細茸毛。莖節明顯,節間4~7cm。葉對生,已抽皺或脫落,暗綠色或黃綠色,背面色較淺,葉片片長卵形或披針形,邊緣具疏鋸齒,密被細茸毛及腺點。穗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質脆,易折斷。氣清香,味清涼而微辛。
2.石香薷:為去兜全草,莖細四稜形或近於圓柱形,長20~30cm,有分枝,莖基部呈紫褐色,上部黃綠色,莖節明顯。葉對生,皺縮或脫落,暗綠色或黃綠色,背面色較淺,葉片線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近全緣或有鋸齒。全體密被細茸毛及腺點。藥材多不帶花。香氣濃烈,昧辛涼而辣。
類似品 1.大葉香薷:為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 patrini Garcke其虧小葉香薷不同之點是:莖稍粗,葉卵圓形而大,具長穗狀花序,香氣略淡。湖南民間亦作香薷入藥,但很少收購。1958年前後曾收作提煉香薷精油,銷出口。
2.石薺芋:為唇形科植物石薺芋Mosla scabra的全草。其與華薺芋不同點是:莖稍粗,葉卵圓形而大,呈假總狀花序。香氣略淡,民間亦作香薷入藥。
3.巖生香薷:為唇形科植物巖生香薷Elsholtzia saxatilis的全草。莖高10~45cm,淡紫色,被微柔毛。葉片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兩面被微柔毛。假穗狀花序頂生。香氣濁,具薄荷樣味而不辣。
4.牛至:形態見白花茵陳項下。甘肅、四川、雲南、貴州部分地區當香薷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