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布為少常用品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消痰、軟堅、散結、行水的功能。用於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
來源 1.海帶:為海帶科植物海帶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的葉狀體。為一年或兩年生大形褐藻。藻體褐色,革質,一般高2~4m,有的可達6m,寬20~30cm。明顯的分固著器、柄部和葉片三個部分。固著器為數輪叉狀分枝的假根所組成;柄部短粗;葉片狹長、全緣、扁厚、向兩側漸薄,具波狀折皺。孢子囊群通常生於一年生葉片的下部。呈近圓形的斑疤狀;兩年生的葉片除片緣外,幾乎在全部葉片上均長出孢子囊群。自然生長的海帶僅分佈於遼東和山東兩個半島的肥沃海區。人工養殖的海帶已推廣到浙江、廣東等沿海。一般生長在大干潮線以下的巖礁上,人工養殖的生長在繩索和竹竿上。
2.昆布:又名鵝掌菜。為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葉狀體。屬多年生大形褐藻。藻體深褐色,革質,高30~lOOcm。明顯的分為固著器、柄部和葉片三個部分。固著器為粗壯的樹枝狀,二叉式分枝的假根所組成。柄部圓柱狀,近葉片部逐漸扁平,長4~12cm,直徑3~7mm,葉片中央部分稍厚,自其兩側羽狀分枝或復羽狀分枝,葉緣一般具粗鋸齒。游孢子囊群在中央部分的葉片和側生的分枝葉片的表面形成。分佈於浙江、福建;生長於水流較急、水質肥厚的海區,自大干潮線附近至7~8m深處的岩石上。
3.裙帶菜:為翅藻科植物裙帶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的葉狀體。屬多年生大形褐藻。藻體褐色,高1~1.5m,有的可達2m,寬50~100cm。明顯的分為固著器、柄部和葉片三個部分。固著器為叉狀分枝的假根所組成。柄部稍長扁壓,中間略隆起。葉片中部有從柄部伸長而來的中肋,兩側形成羽狀裂片。葉面上散佈著許多黑色小斑點。葉頂端常為波浪摧折而破碎。藻體成熟時,在柄部的兩側生有木耳狀的重疊皺褶,肉厚且富粘汁,滑澤有光,為藻體的孢子葉,其上密生棒狀的游孢子囊。分佈於遼寧、山東、浙江沿海,生長在水質較肥的海灣內,大干潮線下1~5m深的巖礁上。
產地與分佈 海帶主產山東、遼寧、浙江;昆布主產浙江、福建;裙帶菜主產遼寧、山東、浙江等省。
鑒別要點 海帶葉片革質,長帶形,中部較厚,兩側邊緣漸薄,全緣或皺褶;昆布葉片兩側呈羽狀深裂,裂片長舌狀,邊緣具小齒或全緣;裙帶菜,葉片似長卵形,羽狀深裂,表面生眾多小斑點,兩側葉片舌形。
而混淆品海白菜則葉狀體蜷縮、淡綠色,水浸後呈不規則薄片,酷似白菜碎葉,蓋取像命名也;鵝掌菜,水浸後則呈長帶狀,類似多條「鵝腸」,形象易辨。
1梁·《名醫別錄》曰:「味鹹、寒,無毒。主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瘺瘡。生東海。」2陶弘景曰:「今惟出高麗。繩把索之如卷麻,作黃黑色,柔韌可食。」3唐·陳藏器曰:「昆布生南海,葉如手,大似薄荑,紫赤色。其細葉者海藻也。」4李殉曰:「其草順流而生。出新羅者葉細,黃黑色。胡人搓之為索,陰乾,從舶上來中國。」5明·李時珍曰:「昆布生登、萊者,搓如繩索之狀。出閩、浙者,大葉似菜。蓋海中諸菜性味相近,主療一致,雖稍有不同,亦無大異也。」6清·《本草從新》:「昆布,功同海藻而少滑。治癭瘤水腫,陰黃膈噎,頑痰積聚,性更雄於海藻。出登萊者,搓如繩索,出閩越者,大葉如菜。略洗去鹹味。」
混淆品 1.鵝腸菜:為萱藻科植物鵝腸菜Endarachne binghamiaeJ.Ag.的葉狀體。主產浙江、福建、廣東。銷湖南部分地區(現已糾正)。形狀是:全體綠褐色或黑褐色,少有棕黃色。表面被白色鹽霜,質薄而脆。用水浸軟後展開呈長帶形,完整者長10~40cm,寬1~2.5cm.叢生於盤狀固著器上。柄部短小,葉面狹長,兩端漸尖,頂端常腐潰,全緣或有波狀皺褐紋,表面平滑,有鼓起的水泡。質薄柔滑,易剝離成兩層。氣腥,味鹹。
2.海白菜:為石蓴科植物石蓴Uiva lactuca L.及孔石蓴Ulva pertusaKjellm.的葉狀體。主產福建、廣東。銷河南、湖北、福建、廣東。形狀是:葉狀地蜷縮或呈不規則的團狀。全體淡綠色、黃綠色或黃白色。表面稍有白色鹽霜、薄紙質,鬆軟易破碎,投人水中展開較快,呈不規則膜狀薄片,透明或半透明,大小不等,多已破碎不完整,有的可見盤狀的固著器。表面平滑或具有大小不一的孔洞。氣腥,味淡微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