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又名互草、恆山,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生於林蔭濕潤山地,或栽培於林下,每年秋季採挖,除去莖苗及鬚根,用水略浸泡後撈出,潤透切片,然後用黃酒拌勻,稍悶潤,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略呈黃色,取出放涼即可。入藥多用酒炙,「常山生用令人大吐,酒浸一日蒸熟或炒,或醋浸煮熟,則化痞而不吐(《醫學入門》)。其性寒,味苦辛,有毒,具有除痰、截瘧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瘰疬。市場上有以馬鞭科植物滇常山乾燥根冒充常山者,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常山:外觀呈圓柱形,常分歧,彎曲扭轉,長10~15厘米,直徑約0.3~2厘米,表面黃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及支根痕跡,栓皮易剝落,顯出淡黃色的木質部;質堅硬,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橫斷面黃白色,用水濕潤後可見明顯的類白色射線,放射狀排列,除中央有髓外,其他均與根的橫斷面相同;聞之氣微弱,口嘗味苦。
偽品滇常山:老根外皮暗紅色,具縱裂痕,多切成片;較嫩的根外皮黃綠色,有毛茸,外皮不易剝落,多切成片;橫斷面為白色,木部微黃色,斷面有髓,水試無真品的上述特徵,切片乾燥後多皺捲曲;聞之具有一種特異的臭味,口嘗味苦稍有辛味。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常山水浸膏抗瘧作用極強,對雞瘧有顯著療效,常山全鹼的抗瘧效價約為奎寧的26倍,常山鹼乙對鴨瘧的效價為奎寧的100倍;常山鹼乙能抗阿米巴原蟲,比依米丁治療指數大1倍;水浸液對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抑製作用,並有解熱、降壓作用,而不屬同科植物的滇常山不具有這些功效,故不可做為常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