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之證,不必皆由少陽傳來也,又間有自太陽傳來者。然自少陽傳來,為傳經次第之正傳,自太陽傳來則為誤治之壞證矣。
《傷寒論》原文︰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葯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太陽病誤下之後,外感之邪固可乘虛而入太陰,究之,脾土驟為降下所傷,肝木即乘虛而侮脾土,腹中之滿而且痛,實由肝脾之相齟齬也。桂枝原為平肝、和脾(氣香能醒脾,辛溫之性,又善開脾瘀)之聖藥,而輔以芍葯、甘草、姜、棗,又皆為柔肝扶脾之品,是桂枝湯一方,若免去啜粥,即可為治太陰病之正藥也。至於本太陽證,因誤下病陷太陰,腹滿時痛,而獨將方中芍葯加倍者,因芍葯善治腹痛也。試觀仲景用小柴胡湯,腹痛者去黃芩加芍葯,通脈四逆湯腹痛者,去蔥加芍葯此明征也。若與甘草等分同用,為甘草芍葯湯,原為仲景復陰之方,愚嘗用之以治外感雜證、驟然腹痛(須審其腹痛非涼者),莫不隨手奏效。惟其所用之份量,芍葯倍於甘草是為適宜,蓋二藥同用原有化合之妙,此中精微固不易窺測也。且二藥如此並用,大有開通之力,則不惟能治腹痛,且能除腹滿也。
惟此方中芍葯加倍為六兩,甘草仍為二兩,似嫌甘草之力薄弱,服後或難速效,擬將甘草亦加重為三兩,應無藥性偏重之弊歟。
【桂枝加芍葯湯方】桂枝三兩,芍葯六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學衷中參西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