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聖《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石刻殘碑拓片
天聖石刻仿製品
出土地點:北京明代舊城牆遺址
出土時間:1965-1983年
形質:石質。
大小:六塊殘碑尺寸分別為:200×53cm、174×48cm、112×47cm、116×45cm、98×45cm、42×50cm;仿製品尺寸:202×42×26cm
收藏單位:原品藏首都博物館、北京石刻博物館;仿製品藏於中國中醫研究原針灸研究所針灸博物館
簡介:宋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刊行之後,又由王惟一負責,將全書內容刻石,並於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以該書石刻為壁,在大相國寺內建成「針灸圖石壁堂」(1042年改稱「仁濟殿」)。
元代至元(公元1277-1294年)或元貞(公元1295-1296年)年間,石刻從河南汴梁(今開封)移來大都(今北京),放置於皇城以東明照坊太醫院三皇廟的神機堂內。明英宗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上距王惟一刻石時間已四百多年,石刻已漫滅不清。英宗令工匠礱石,仿前重刻。重刻上石,將「新鑄」二字刪去,定名為《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並增入明英宗序言,記石刻之沿革。到英宗正統十、十一年(1445-1446),修築城垣和東城時,宋天聖刻石被劈毀,充當修築城牆的磚石,被埋於明代城牆之下。明正統石刻今已不存。1965年至1983年間,北京市文物管理處在配合拆除明代北京舊城牆的考古工作中,共發掘出6塊天聖石刻殘碑。至此,我們才得以重見這一歷史文物。1980年,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成功仿製了天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