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針灸文獻特點主要體現在腧穴文獻方面。首先於宋初太平年間,在系統整理前代針灸腧穴文獻的基礎上,編成《針經》、《明堂》各一卷,載於大型官修醫書《太平聖惠方》中。之後,於天聖年間,王惟一又奉敕編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鑄成針灸銅人模型兩具,宋代的針灸學朝向規範化的方向發展: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針灸腧穴的國家標準,統一了腧穴歸經、定位,規範了腧穴主治病症,成為當時針灸教育和臨床的依據;繪製了最典型、最完整的經絡圖——《存真環中圖》;出現了系統總結針法的《素問》遺篇——《刺法論》,後經元代竇太師提煉,形成刺法的規範。
這一時期在臨床方面,湧現出了大批的針灸名家,如王執中、竇漢卿、馬丹陽等,他們各具特色,各有絕學。為人所熟知的金元四大家同樣精於針灸,其著作中關於針灸的論述也甚為精闢。
隨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