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中藥資源種類簡述(四)

[FS:CONTENT_START]

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常用中藥材,對防治流感和肝炎作用比較顯著,市場容量很大。因此應合理佈局,加強商品基地建設,保持合理的儲備,以應疫情需要。

31.羌活

羌活別名黑藥。為傘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或寬葉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乾燥根莖及根。具有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的功能。

羌活喜涼爽、濕潤和較蔭蔽的環境,野生於海拔2600-3500米的高山、高原之林下、林綠、灌叢、草甸。分市於青海東部及南部,甘肅中部及南部,陝西西部,四川西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北部、東部及東南部等100多個縣。如:

全國羌活產區分佈表,四川省,分佈縣數43,主產區理縣、黑水、小金、金川、馬爾康、壤塘、阿壩、茂汶、松潘、南坪、丹巴、爐霍、道乎、色達;青海分佈縣數34,主產區共和、同德、興海、達日、玉樹、海晏、門源、祁連、互助、民和、湟中、循化、尖扎裕固、天祝、碌曲、臨潭、迭部。

主產區四川,在50-70年代年平均收購置500-600噸;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強,年平均收購量1600噸左右。青海在50年代,年平均收購量40-60噸,60-70年代年收購量為40—170噸。甘肅每年大約收購340噸。目前,全國年收購量約3000噸,產銷基本平衡。

羌活是多年生野生藥材,由於長期大量開發利用,資源已明顯減少,蠶羌優級品率下降。四川阿壩州小金縣等主產區資源危機日趨嚴重。由於森林資源減少,羌活的生長環境受到影響,再生能力減弱,情況令人擔憂。應有節制地開發利用,使野生資源得以休養生息。

32.郁金

郁金別名玉京。為姜科植物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廣西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 Liang)、薑黃(Curcuma lomga L.)或蓬莪術(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乾燥塊根。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的功能。

郁金喜溫暖、濕潤氣候,栽培或野生於平壩、丘陵或較低山地。溫郁金王要分佈於浙江南部;主產浙江瑞安等地(稱溫郁金)。薑黃主要分佈於四川、福建、廣東、台灣等省、區,生產四川雙流、崇慶、新津等地,塊根稱黃絲郁金。為諸郁金中質量最佳者。以上兩種郁金,均銷全國並出口,但產量低。蓬莪術主要分佈於浙江,塊根稱綠絲郁金,又稱黑郁金。廣西莪術分佈了廣西、雲南等省(區),主產廣西橫縣、邑寧、欽州、上思、大新、貴縣等地,塊根稱佳郁金,產量大,質量較差,銷全國並有少量出口。

郁金在四川已栽培900多年,浙江溫郁金也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廣西栽培始於本世紀60年代。50-60年代,全國郁金商品主要來自浙江、四川。1957年兩省產量350噸;60年代初因自然災害影響,年收購量僅100-200噸;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浙江、四川兩省郁金生產逐年恢復,年收購量上升到600-700噸,廣西郁金年產由200噸猛增到800噸,出現產大於銷的局面。80年代中期,全國再次進入發展高潮,1985年收購量達1300噸,發生逾量。但從品種結構上分析,四川郁金仍供不應求。

80年代以來,老產區糧食問題已經解決,郁金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應重點發展四川黃絲郁金。要及時更換黃絲郁金種子,提純復壯,解決單產過低的問題。目前,郁金的生產以每年1500-1700噸為宜。

33.知母

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乾燥根莖。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的功能。

知母喜溫暖稍乾燥的環境,耐寒、耐旱,忌高溫、積水。適應性較強,野生於向陽的山坡、地邊、草原和雜草叢中。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寧夏等省、市、區。主[FS:PAGE]產河北張北、易縣、赤城、來源、阜平,山西榆社、五台、代縣、壽陽,內蒙古扎魯特旗、西烏珠穆、東台珠穆、林西、科爾左中旗、阿榮旗,遼寧鐵嶺、阜新等地。

知母歷代採用野生資源。建國後,知母購、銷量日益增長,1965年購、銷量均700多噸,1970年分別增至1200噸和1100噸,1983年全國購、銷量分別達到3600噸和1540噸。河北、山西、甘肅、陝西等省成功地進行了野生變家種。

知母生產應實行家野並舉,一方面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野生資源。一方面發展家種知母生產,建立生產基地,以利資源永續利用。

34.澤瀉

澤瀉別名水瀉、耳澤、天鵝蛋等。為澤瀉科植物澤瀉[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 〕的乾燥塊根。具有利小便,清濕熱的功能。

澤瀉喜溫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栽培於海拔800米以下的水田。分佈於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等地。主產福建建甌、建陽、順昌、福州、漳浦和四川都江堰、崇慶、彭山、犍為、富順及江西廣昌、石城、寧都等縣、市。產福建、江西者稱「建澤瀉」,產四川者稱「川澤瀉」,均為川、閩地道藥材,銷全國並出口。

澤瀉歷史上野生於中原及江、淮地區,栽培始於明代萬曆年間,據記載,清光緒年間,建甌年產量高達2600噸左右,民國時期,川澤瀉最高年產600噸,一般年產400噸。建國後,全國澤瀉生產迅速發展。50年代後兩年平均收購446噸,供應不足;60年代中期年收購量上升到2000多噸,產大於銷;1978-1979年,全國年平均收購量6000多噸,發生嚴重逾量;1985年收購3600噸,產銷品基本平衡。

澤瀉產地多,生長期短,技術簡單,生產易上易下。因此,澤瀉生產要合理佈局,建立商品生產基地。加強對生產者的信息指導,簽訂產銷合同,減少生產中的盲目性。目前澤瀉的年需要量一般在3500噸左右,年收購量控制在4000噸為宜。

35.草烏

草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fii Reichb.)的乾燥塊根。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能。草烏即是常用中藥材,又是傳統蒙藥和藏藥,其花、葉、芽均為蒙醫習用。在南方,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乾燥塊根(野生品及栽培小側根)作草烏用。

烏頭喜溫暖濕潤氣候,北烏頭耐寒、耐旱。均野生於山地、丘陵之潮濕林下、林緣、溝谷及草甸等處,栽培宜疏鬆肥沃的砂壤土。北烏頭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等省、區。主產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哲裡木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等,多為蒙醫使用。其餘各省多自產自銷。烏頭分佈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等省、區。主產四川江油市、安縣、北川、平武、青川、廣元、城口、布拖等縣,陝西漢中、城固、勉縣、南鄭等市、縣。

1957年全國購、銷量均為90噸左右,1978年分別達到670噸和370噸,增長6.5倍和3.1倍,1983年購、銷量各350噸左右,產銷正常。

北烏頭、烏頭及各地習用的多種烏頭均有大毒。應加強對中、蒙、藏醫和民間用藥指導,保證安全。烏頭鹼、次烏頭鹼均有鎮痛作用;制草烏加工炮炙品具有強心作用,應進一步研究新用途,生產高效、特效藥品。

36.穿山龍

穿山龍別名穿地龍、爬山虎等。為薯蕷科植物穿龍薯蕷( Diocorea nipponicaMakino)的乾燥根莖,具有祛風濕、止痛、舒筋活血、止咳、平喘祛痰的功能。為合成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原料。與本品性質、用途相同,皂素含量高,資源豐富的還有盾葉薯蕷(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和黃山藥(Dioscorea panthaica Prain etBurkill)等。

穿山龍喜溫暖濕潤、半[FS:PAGE]蔭蔽環境。野生於山坡、林綠、灌叢、溝邊。主要分佈於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山東、安徽等省、區。盾葉薯蕷主要分佈於甘肅、陝西、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河南等省。

穿山龍直接用於中藥配方較少。近代科學發現,穿山龍等除含蛋白質、脂肪、薯蕷鹼、纖維素、木質素、多糖類、色素及多種氨基酸以外,還含澱粉和多種甾體皂甙。皂甙加酸水解成皂甙元(皂素)含量:穿山龍0.37—5.78%,平均1.8%;盾葉薯蕷1.01-16.15%,平均2.5%。為合成避孕藥、甾體激素類藥物的重要原料,具有很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目前,世界上用薯蕷皂素合成避孕藥、激素類藥物達60種以上,我國已能合成30種以上。為充分利用豐富的穿山龍資源,60年代,開展了全國性的專題調查,隨即進行了大規模開發利用,生產了大量的氫化可的松、強的松、黃體酮、膚氫松、炔諾酮、大力補、甲基睪丸素、丙酸睪九素、避孕藥片、復方司-18甲基炔諾酮片、復方長效黃體酮注射液等藥物,為防治疾病和計劃生育作出了重要貢獻。薯蕷皂素還出口東南亞和歐洲一些國家,換匯較高。

保護和利用穿山龍等資源,使之轉化成經濟價值較高、用途廣泛的新藥,是今後生產發展的方向。本品大規模開發利用以來,由於缺乏統一規劃,開發過度,部分地區資源大量減少。目前,穿龍薯蕷等野生蘊藏量為20萬噸左右,必須開源節流,定點定量收購。在資源集中的地區,要實行封山育草。進行人工栽培的研究,培育後備資源。盾葉薯蕷分佈於低海拔地區,適應性強,發展潛力大,皂素含量高。目前四川、湖北等地已有栽培。

37.秦艽

秦艽為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莖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utiana dahuricaFisch)的乾燥根。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秦艽」和「麻花艽」,後一種習稱「小秦艽」。是清濕熱[FS:CONTENT_END]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