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已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祛風止痛。主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痺痛;腳氣腫痛;疥癬瘡腫;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

附方

1、防已地黃湯(《金匱要略》),主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者。

2、防已茯苓湯(《金匱要略》),主治皮水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

3、防已黃芪湯(《金匱要略》),主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者;或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

4、木防已湯(《金匱要略》),主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者。

5、已椒藶黃丸(《金匱要略》),主治腹滿,口舌乾燥,腸間有水氣者。

各家論述

1.《本經》: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

2.《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洩,散癰腫惡結,(治)諸瘑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

3.《藥性論》:漢防己:治濕風口面喎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氣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節中風毒風不語,主散結氣癰腫,溫瘧,水腫,治膀胱。

4.《醫學啟源》:療胸中(《本草發揮》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腳氣,去留熱。

5.《醫林纂要》:瀉心,堅腎,燥脾濕,功專行水決瀆,以達於下。

6.《本草再新》:利濕,除風,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腫,健脾胃,化痰。

7.《本草拾遺》:漢防己主水氣,木防己主風氣,宣通。

8.張元素:去下焦濕腫與痛,並洩膀胱火邪,必用漢防己、草龍膽為君,黃柏、知母、甘草佐之。

9.李杲:《本草》十劑雲,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洩血中濕熱,通其滯塞,亦能瀉大便,補陰瀉陽……。至於十二經有濕熱壅塞不通及下註腳氣,除膀胱積熱,而庇其基本,非此藥不可,真行經之仙藥,無可代之者。若夫飲食勞倦,陰虛生內熱,元氣谷食已虧,以防己洩大便,則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如人大渴引飲,是熱在上焦肺經氣分,宜滲洩,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藥,此不可用二也;外傷風寒,邪傳肺經,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氣病,禁用血藥,此不可用三也。大抵上焦濕熱者皆不可用;下焦濕熱流入十二經,致二陰不通者,然後審而用之。

10.《本草經疏》:防己,潔古謂其大苦辛寒,為得之。然性燥而不淳,善走下行,長於除濕,以辛能走散,兼之氣悍,故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氣,除濕下行,故利大小便,此《本經》所載也。《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通腠理,利九竅,止洩者,皆除濕之功也。其曰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則寒非燥藥可除,不宜輕試。又曰,散癰腫惡結,諸瘑疥癬蟲瘡,非在下部者,亦不宜用。治濕風口眼喎邪,手足拘痛,真由中風濕而病者,方可用之。留痰非由脾胃中濕熱而得者,亦不宜服。肺氣喘嗽,不因風寒濕所郁腠理壅滯者勿用。惟治下焦濕熱腫,洩腳氣,行十二經濕為可任耳。

11.《長沙藥解》:漢防己洩經絡之濕淫,木防己洩臟腑之水邪,凡痰飲內停,濕邪外郁,皮膚黃黑,膀胱熱澀,手足攣急,關節腫痛之症,悉宜防己。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