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
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葉,是中醫一味傳統的清熱解毒藥。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功效。可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瘡等。
【基本簡介】
竹葉在中國乃至東南亞的廣大地區有著長期的食用和藥用歷史,
1998年(淡)竹葉被衛生部批准列入了「藥食兩用的天然物名單」,以竹葉黃酮為內容物的「竹康寧」膠囊和片劑也分別於1999年和2002年獲得了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
中國素有「竹子王國」之稱,境內有竹類40多屬400餘種,竹林面積約400萬公頃。竹子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生態學及多用途等特點,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在竹葉有效成分的研究和開發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竹葉在清.中記載:"竹葉主咳逆上氣,療筋急(疾),惡瘡,殺小蟲.......主咳逆上氣者,以其能清肺胃之熱也;療筋急(疾),惡瘡者,以其能化身中之氣也,氣化則百骸條暢,何有小蟲之患乎." 清.中記載:"竹葉清香透心,微苦,涼氣熱氣俱清.經曰:治溫以清,專清心氣,葉銳能散,味淡利竅,使心經熱氣分解.主治暑熱消渴,胸中熱痰,咳逆喘促,皆用為良劑也.又取色青入膽,氣清入肺,是以清氣分之熱,非竹葉不能......."
竹葉是中醫一味傳統的清熱解毒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准列入"藥,食兩用的天然植物",為人類的"第一殺手"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國珍竹康寧是以竹葉為主要原料,竹葉提取物高度濃縮了黃酮類化合物和香豆素類內酯營養素,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其抗衰老,抗疲勞和免疫調節作用與松花粉相當;降血脂和血膽固醇作用與銀杏葉提取物相近;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與茶多酚相似;具有調節血脂的保健功能,可有效保護人體健康.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服用:松花粉+竹康寧+養生茶
【主要功效】
竹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瘡。
1《別錄》: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2《藥性論》:主吐血熱毒風,止消渴。
3《食療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痺,除煩熱。
4《日華子本草》: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並懷妊人頭旋倒地,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
5張元素:涼心經,益元氣,除熱,緩脾。
6《綱目》:煎濃汁,漱齒中出血,洗脫肛不收。
7《本草正》:退虛熱煩躁不眠,止煩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痺,並小兒風熱驚癇。
8《重慶堂隨筆》:內息肝膽之風,外清溫署之熱,故有安神止痙之功。
9《本草再新》:涼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聰耳明目。
【主要功用】
1:用於心火熾盛引起的口舌生瘡、尿少而赤,或熱淋尿痛(如急性泌尿系感染),常配生地、木通、甘草梢(如導赤散)。清熱除煩,生津利尿,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瘡。
2清熱除煩:用於熱病後餘熱未盡之燥熱心煩,常配生石膏、麥冬。
【外形特徵】
竹葉呈狹披針形,長7.5~16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毫米,邊緣之一側較平滑,另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薄而較脆。氣弱,味淡。以色綠、完整、無枝梗者為佳。
【功用主治】
竹葉的功效: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瘡。
【性味歸經】
甘淡,寒。
1《別錄》:味辛平,大寒。
2《藥性論》:味甘,無毒。
3《履巉巖本草》:苦,甘,微寒,無毒。
4《本草正》:味甘淡,氣平微涼。
歸經入心、肺、膽、胃經。
1《滇南本草》:入肺。
2《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肺、胃三經。
3《本草匯言》:入手太陽經。
4《藥品化義》:入心、肺經。
【主要作用】
研究表明,竹葉提取物有效成分包括黃酮、酚酮、蒽醌、內酯、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優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勞、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護肝臟、擴張毛細血管、疏通微循環、活化大腦、促進記憶、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膚等功效。據相關研究報道,在「第二屆國際天然抗氧化劑會議」上,國內外多位學者報告了關於天然生物黃酮對抗癌藥引起的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抑制的影響,對冠心病患者微循環、血小板功能的影響及心肌出血的改善。
竹葉提取物有良好的工藝特性,易溶於熱水和低濃度的醇,具有高度的水、熱穩定性,加工適應性好,並且具有高度的抗氧化穩定性,在局部濃度大大超標時,也不會發生茶多酚樣的促氧化作用。同時竹葉提取物具有典型的竹葉清香,清爽怡人,微苦、微甜。竹葉提取物可廣泛用於醫藥、食品、抗衰老產品及美容化妝品、飼料等領域。
竹茹
竹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紮成束,陰於。前者稱"散竹茹",後者稱"齊竹茹"。青稈竹,多生於平地、丘陵。分佈於廣東,廣西。大頭典竹,生於山坡、平地或路旁。分佈於廣東、海南及廣西。淡竹,多生於丘陵及平原、分佈於黃河流域至長江流域間以及陝西秦嶺等地,尤以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山東等省為較多。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用於痰熱咳嗽,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基本簡介】
竹茹是中醫藥材,是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乾燥中間層。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紮成束,陰乾。前者稱「散竹茹」,後者稱「齊竹茹」。性味 性微寒,味甘。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用於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竹瀝
竹瀝是竹子經加工後提取的汁液。它是一種無毒無副作用,集藥、食兩用的天然飲品。化痰止咳平喘藥。製法為取鮮竹竿,截成30~50厘米長,兩端去節,劈開,架起,中部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青黃色或黃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氣。以色澤透明,無雜持者為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潤燥、定驚之效。主要用於治中風痰迷,肺熱痰壅,驚風,癲癇,壯熱煩渴,子煩,破傷風。清熱化痰:主治痰熱咳嗽,痰黃粘稠;亦可用於痰熱蒙蔽清竅;痰熱中風,舌強偏癱;小兒驚風,四肢抽搐,常配清熱化痰,息風定驚藥。
【基本信息】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莖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
竹瀝植物形態詳"竹茹"條。
製法:取鮮竹竿,截成30~50厘米長,兩端去節,劈開,架起,中部用火烤之,兩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藥材:為青黃色或黃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氣。以色澤透明者為佳。大部分地區均產。據文獻記載,除淡竹瀝外,供藥用者尚有苦竹瀝、慈竹瀝等。
天竺黃
天竺黃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天竺黃蜂咬洞後,而於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冬季采收,砍取竹稈,剖取天竺黃,晾乾。本品自然產出者很少,大多採用火燒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熱後,竹瀝溢在節間凝固而成,然後剖取晾乾。主產雲南、廣東、廣西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舒經,止咳的功效。用於風濕痺痛,四肢麻木,小兒百日咳,白帶過多。有謂尚可治胃病。
【基本信息】
天竺黃本品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華思勞竹等桿內的分泌液乾燥後的塊狀物。秋、冬二季采收。
藥用部位: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華思勞竹等桿內的分泌液乾燥後的塊狀物。
主產地:主產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別名:天竺黃、竹膏(《開寶本草》),天天竺黃(《本草衍義》),竹糖(《偽藥條辨》)。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天竺黃蜂咬洞後,而於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
採集:冬季采收,砍取竹稈,剖取天竺黃,晾乾。本品自然產出者很少,大多採用火燒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熱後,竹瀝溢在節間凝固而成,然後剖取晾乾。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 教授 曹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