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

【出處】《本經逢原》

【拼音名】Kǔ Dīnɡ Cha

【來源】主要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葉冬青的葉。

【原形態】

1枸骨,詳枸骨葉條。

2大葉冬青,又名:波羅樹、大葉茶。

常綠喬木,高達15米,直徑約60厘米。樹皮赭黑色或灰黑色,粗糙有淺裂,枝條粗大,平滑,新條有角稜。葉革質而厚,螺旋狀互生,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銳尖,或稍圓,基部鈍,邊緣有疏齒,上面光澤,下面有主脈突起。聚傘花序,多數密集在前年度葉腋,雄花序1~3朵,雌花序則僅有1花;苞卵形,多數;萼4裂,裂片卵形,有緣毛,黃綠色;花瓣4,橢圓形,基部癒合,其長為萼之3倍;雄花有雄蕊4,較花瓣為長,花絲針形,藥卵形,中央有退化子房,兩性花中雄蕊與花瓣等長;子房球狀卵形。核果球形,成熟後紅色,有殘留花柱;分核4顆,有3稜。花期4月。果熟期11月。

分佈華東及廣西等地。

【性狀】

1枸骨葉;又名:角刺茶(《綱目拾遺》)。性狀詳枸骨葉條。也有用枸骨老樹的葉,葉片呈卵圓形,先端短尖,基部圓形,上面光滑,革質而厚。

產江蘇、浙江等地。

2大葉冬青葉,又名:苦燈茶((毒草求尿》)。呈卵狀長橢圓形,革質,不皺縮,有的縱向微捲曲,上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味微苦。

產浙江、福建、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

枸骨葉中含咖啡鹼、皂甙、鞣質、苦味質。

大葉冬青葉中含熊果酸、β-香樹脂醇、蛇麻脂醇、蒲公英賽醇、熊果醇和β-谷甾醇;樹皮中含α-和β-香樹脂醇等;果實中含熊果酸和蹄紋天竺素-3-木糖葡萄糖甙。

【性味】

1《醫林纂要》:苦甘,大寒。

2《綱目拾遺》:味甘苦。

【歸經】

入肝、肺、胃。

1《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2《四川中藥志》:入肝、膽、胃三經。

【功能主治】

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治頭痛,齒痛,目赤,聤耳,熱病煩渴,痢疾。

1《本經逢原》:止痢。

2《醫林纂要》:治天行狂熱。

3《綱目拾遺》:逐風、活血,絕孕。

4《本草再新》:消食化痰,除煩止渴,利二便,去油膩。

5《本草求原》:清肺脾,止痢,清頭目。

6《中國醫學大辭典》:散肝風,清頭目,治耳鳴、耳聾、聤耳流膿,活血脈,涼子宮。

7《四川中藥志》:能清熱散風,除煩解渴。治頭痛、齒痛、耳鳴、目赤及食滯有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劑。外用:煎水熏洗。

【備註】苦丁茶的品種較為複雜,除上述主要品種外,在江蘇、安徽地區有用茶葉加枸骨葉煎汁焙制而成者,外表綠褐色或黃綠色,與一般粗茶相似,用沸水泡開後,伸展的葉片為闊披針形及卵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浸液味苦,濃者不堪入口,與昔通茶葉不同。四川地區有用木犀科植物序梗女貞的葉;貴州地區則用日本毛女貞的葉作苦丁茶使用,參見苦茶葉條。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