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法
拍法可分為全掌拍、掌心拍、四指拍、手背拍、虛掌拍及五指撒拍等。
操作要求
(1)肩、肘、腕放鬆,以掌指部著力,五指並捉微屈。
(2)以手腕發力,虛掌拍打施治部位,著力輕巧而有彈性。
動作要領
動作協調靈活,用力均勻,視病人體質、病情及部位決定用力大小。頻率每分鐘80~140次。
臨床運用
拍法刺激小而淺表,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常用於胸部、背部、腰部、臀部及四肢,具有調和氣血、疏鬆腠理、引邪達表、解痙止痛、舒松肌筋等作用。臨床常用於治療四肢肌肉麻木、表皮神經麻痺、半身不遂、肌肉萎縮、風濕性酸痛、局部知覺遲純及肌肉痙攣等病症。
(二)叩法
操作要求
(1)肩、肘、腕放鬆,以腕部發力,指端、掌側或空拳著力。
(2)用力要均勻、輕巧而有彈性。
動作要領
叩擊時用力要穩、輕巧而有彈性,動作協調靈活,均勻有節律,頻率每分鐘100~200次。
臨床應用
叩法刺激小而淺表,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常用於頭部、肩部、背部、胸部及四肢,具有疏經通絡、疏鬆腠理、滑利關節、開竅醒腦、振奮陽氣、消除疲勞等作用。
(三)擊法
操作要求
(1)拳擊法術者單手或雙手握拳,以拳掌側或背側為著力部位,前臂擺動,帶動腕關節屈伸擊打治療部位,動作輕快有節律,雙手可交替進行。
(2)掌擊法:手指自然伸直,腕關節微背伸,以掌根部施力於體表,一起一落有節奏地擊打。
(3)側擊法:手指和腕關節自然仲直,以雙側或單側小魚際擊打體表施治部位,擊打要有節律。
(4)指尖擊法:單手或雙手五指分開,屈曲呈爪狀,指端垂直,力集中於指端,以腕關節的屈伸帶動指端在施治部位著力叩擊,動作輕巧靈活,著力均勾有節律。
(5)棒擊法:用桑枝棒擊打體表施治部位,擊打要有節律,快速而急促。
動作要領
(1)擊打時接觸體表時間要短,用力大小應視病人體質、施治部位而定。
(2)拳擊法和棒擊法刺激量較大,用力應先輕後重,不可用暴力,棒擊時不可有拖抽動作。
(3)年老體弱者及小兒禁用,有精神性疾病和心臟病者慎用。
臨床運用
擊法的刺激量視著力部位不同而大小有異,拳擊法和棒擊法刺激較大,而掌擊法、側擊法和指尖擊法刺激較小,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具有活血通絡、調和氣血、祛風散寒、鎮靜安神、解痙止痛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