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治急性胃腸炎,痢疾,產後風,小兒臍風,癰腫發背。
1《綱目》:治癰疽巳成,擂酒飲,以滓貼之。
2《嶺南採藥錄》:取葉,連細枝煎水洗浴,治產後風、風癱、風腫等症。
3《廣西中藥志》:幼葉治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0.5~1兩;搗汁或燒存性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1治癰腫發背:楓香樹幼葉和老米飯共搗爛,敷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2治痢疾:幼楓樹的枝頭嫩葉一兩。水煎,去渣,白糖調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3治洩瀉:幼楓樹枝頭嫩葉二兩。搗爛,加冷開水擂汁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中暑:楓香樹嫩葉三錢。洗淨,杵爛,開水送下。(《閩東本草》)
5治口鼻大小便同時出血:楓香樹脂、葉(燒存性)各一錢。開水沖服。(《閩東本草》)
6治小兒臍風:楓樹嫩尖,搗爛取汁內服。(《湖南藥物誌》)
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胃腸炎:將楓香製成100%煎劑,每次50~100毫升,日服2~3次;小兒每次10~20毫升,日服3~4次。嘔吐嚴重者,先用氯丙秦或針刺內關(雙)止吐;腹痛較劇者,加用阿托品;脫水者補液。治療87例,1天治癒者80例,2天治癒者5例,3天治癒者2例。服藥後除小部分病例(多為小兒)可誘發嘔吐、噁心外,未見其它副作用。
摘錄
《*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