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陽旺陽升、人體陽氣有隨之欲升欲旺之趨勢,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對陽虛者用補虛助陽藥,或內寒凝重者用溫裡祛寒藥,以求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的治療功能。一方面為秋冬儲備陽氣,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治療中的一種特色療法。它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結合經絡針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以扶持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直接或間接治病、養病的目的。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主要包括過敏性哮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還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結腸炎、凍瘡、慢性腹瀉、部分虛寒婦科病引起的關節痛、腎虛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屬於中醫脾胃虛寒類的疾病。這類疾病大多具有陽氣虛損,遇寒發病的特點。"夏治"則指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會有所緩解,所以在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對"冬病"進行辨證施治,適當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藥,可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
幾種冬病夏治的貼敷驗方
在治療方法上,冬病夏治包括針灸、擦浴、拔火罐、按摩、理療、食療、穴位貼敷、中藥內服等多種療法,其中穴位貼敷最為常用。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種貼敷驗方:
1.哮喘患者
用白芥子、蘇子、元胡各20克;甘遂、細辛各10克,研成細末。每次用1/3的藥粉,加生薑汁調成膏狀,分別攤在6塊直徑5厘米的塑料布上,貼在背部的肺腧、心腧、膈腧(即第3、5、7胸椎棘突下旁外開1.5寸),用膠布固定,約3~6小時去掉。在頭伏、二伏、三伏,共貼3次。
2."老寒腿"患者
用川烏50克,吳茱萸30克,艾葉、透骨草各9克,細辛6克,研為細末。把藥末用紙包好後,外用紗布重包,用線縫好,墊在腳心上。從初伏開始使用,二伏換一料藥,三伏再換一料。
3.風濕性關節患者
用肉桂、乾薑各50克,白胡椒、細辛各50克,公丁香20克,乳香30克,黑老虎50克,共研為細末,再將200克蜜熬成膏,將藥末納入蜜膏內拌勻,攤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開始貼患處,每天貼6~8個小時,到三伏末日為止。
4.肩周炎患者
可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清風籐、豆豉姜各30克,伸筋草、片薑黃、川芎、威靈仙各15克,羌活12克煮成藥汁,再用麥麩皮300~400克放鍋中炒黃,趁熱加入藥汁和一匙陳醋,拌後盛入紗袋內熱敷肩關節痛處,每袋可用1周。從初伏起,每日1次,每次6~8小時,一直敷到三伏末。
5.易發凍瘡者
可用桂枝25克,紅花、紫蘇葉、附子、荊芥各10克,生薑30克,加水適量濃煎,取藥液熏洗凍瘡好發部位,每天1劑,連用10天為1療程。
不適宜敷貼治療的人群
許多人都認為人人都可"冬病夏治",其實不然。專家明確指出:"冬病夏治"並非包治百病,有其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以下人群都不適宜敷貼治療:
1.孕婦及兩歲以下的嬰兒。
2.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等器質性疾病患者。
3.對貼敷藥物成分過敏的人。
4.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的人。
5.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
6.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