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
中醫綜合性著作。全稱《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唐·孫思邈撰。作者認為「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千金」命名。其書總結隋代以前的醫學成就,為臨床實用的醫學百科全書。內容包括醫論、醫方、診法、針灸、氣功等。其中「養性」一章,堪稱集唐以前醫療之大成,要言不煩,頗為實用。對六字氣訣描述極其詳細。
存神煉氣銘
氣功養生名篇。又名《太清存神煉氣五時七候訣》。唐·孫思邈撰。首敘方法,先須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靜慮,專心修煉;次分五時,條列煉功時各種不同的入靜方法;末列七候,是煉功後體驗到的各種身心效應。
清靜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本著老子「清靜無為」的宗旨,認為人能清靜,即可得道,住世長年。而獲得清靜之法,唯有觀空。
了心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了心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中認為「心為神主,動靜從心」,只有從澄心定神入手,修煉才能成功。
天機經
道教經典著作。又名《陰符天機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 此經為闡發《陰符經》而作。
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代幻真先生撰。全書十五章,一至五章為一套完整的服氣法;六至十一章是六個獨立的服氣功法;十二至十四章為服氣注意事項;十五章為服氣胎息訣,是幾種功法的綜合。本書自成體系,文字流暢,是唐代服氣著作中的代表作。
長生胎元神用經
道教煉養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闡述氣功養生的基本原理和實踐方法。書中雜引各家學說為多。
太上洞房內經
氣功存思內煉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內容以存神、內視為主,其學術淵源出於《黃庭經》。經末附有平旦及日入時存想五方雲氣之方法。
胎息精微論
氣功胎息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本書既重胎息功夫,又兼取還精補腦諸法。
氣法要妙至訣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分五章。主要論述服氣方法,主張結合導引是其特點。
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延陵先生撰。全書分十五章,廣集隋唐以前之多種服氣、胎息方法,去偽存真,無論對理論研究或指導煉功實踐,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中山玉櫃服氣經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碧巖先生撰。書分四章,盛讚服氣胎息為養生至寶。其法講究「收息縮氣,攝腹嚥下」,直入食脈,與其他的服氣功法有所不同。
太清中黃真經
氣功服氣辟榖經典著作。又名《胎藏中黃經》。二卷。原題「九仙君撰,中黃真人注」,系唐代道教學者托名。全書十八章,主要論述人體生理病理及氣功養生諸問題。注文詳述服氣胎息與絕欲辟榖的方法,以及三丹田、臟腑的關係,頗有參考價值。
心印經
氣功內丹術著作。全稱《高上玉皇心印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為四言韻文,共五十句。主要講述內丹術的基本理論,闡發精、氣、神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太上九要心印經
氣功內丹著作。一卷。唐·張果撰。全書九篇,分專題論述內煉丹術中的關鍵文題。
內丹經
氣功內丹術著作。 又稱 《太上老君內丹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中推崇內丹的長生久視作用,論述內丹基本理論及功效,重道德修養。
玉軸經
氣功養生著作。全稱《上清黃庭五臟六府真人玉軸經》。一卷。此書以六字氣訣泗、呵、噓、呼吹、嘻,分別配合臟腑肺、心、肝、脾、腎、膽,以吐氣為瀉,吸氣為補,結合五臟一腑(膽)之生理病理應用,極有實用價值。
黃庭內景五藏六府補瀉圖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胡惜撰。此書以《黃庭內景經》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取《玉軸經》的六字氣訣為煉功基礎,再參照《千金要方》等諸家養生文獻,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創編出一套完整的養生方法。書中以五臟六腑(膽)為綱,各系一圖,下列六氣法、修養法、相病法、治病法、食病法、導引法諸目,既可治病,又能防病強身,方便易行,故後世流行甚廣。
神氣養形論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闡述神、氣、形的相互關係,認為只有收視返聽,涵養精神,使神內守而不外揚,才能形體堅固,長生久視。
將攝保命篇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認為祛病之導,不僅要加強氣功鍛煉,而且還要注意精神道德修養。
天隱子
氣功養生著作。又名《天隱子養生書》。一卷。唐·司馬承禎撰,托名天隱子。書分八章,大抵以煉形養心為宗旨。
坐忘論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司馬承禎撰。作者根據《莊子·大宗師》中的「坐忘」之說,加以闡述發揮,書中詳細論述坐忘安心法,認為養生之關鍵在於靜定功夫。行文流暢,影響深遠。
服氣精義論
氣功服氣代表著作。一卷。唐·司馬承禎撰。全書九篇,此書於眾多的服氣著作中較少虛妄。作者主張服氣與導引、符水、藥物諸法相結合,與他家只重一發者有異。書中貫穿醫理最為可信。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所收者並非完本,僅原書之第一、二篇。後七篇另作《修真精義雜論》,收在洞真部眾術類。《雲笈七簽》中所收者為完本,並明確標有序數。
隨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