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消食;殺蟲;通便;利水;活血;止痛;解毒。主食積腹脹;蟲積腹痛;熱結腹痛;熱結便秘;水腫;癓瘕;久虐;牙痛;咽喉腫痛;瘡腫;瘰疬;跌打損傷;子宮脫垂;蛇犬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
脾虛便溏及孕婦禁服。
附方
1治小兒食積飽脹:扁竹根、魚鰍串根、五穀根、隔山撬、卷子根、石氣柑、雞屎籐、絳耳木根、車前草。煎服。(《四川中藥志》)
2治食積、氣積及血積:扁竹根、臭草根、打碗子根、絳耳木子、劉寄奴。研粉和酒服。(《四川中藥志》)
3治蛔蟲積痛:扁竹根、川谷根各五錢,水案板(全草)、苦楝皮各三錢。煨水服。
4治膨脹:扁竹根一兩,煨水服;或用鮮根一錢,切細,米湯吞服。
5治牙痛(火痛):扁竹根五錢。煮綠殼鴨蛋吃。(3--5方均出《貴州草藥》)
6治便秘:鐵扁擔鮮根三至四錢。洗淨,打碎或切碎,吞服。一般約一小時左右即瀉,或略有腹痛。不可多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7治年久瘧疾:扁竹根三至五錢。煨水沖少量酒服。(《貴州草藥》)
8治子宮脫垂:扁竹根二兩。搗絨炒熱,包患處。(《貴州草藥》)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食積,消飽脹,噙蛾子,並治跌打損傷。
2.《上海常用中草藥》:鮮根瀉下通便。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