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以疼痛放射至一側或雙側臀部、大腿後側為特徵,是由於坐骨神經根受壓所致。疼痛可以是銳痛,也可以是鈍痛,有刺痛,也有灼痛,可以是間斷的,也可以是持續的。通常只發生在身體一側,可因咳嗽、噴嚏、彎腰、舉重物而加重。根據是否由脊椎病變引起或坐骨神經本身病變引起疼痛,一般分為根性疼痛(繼發性)和干性疼痛(原發性)2型。
一、根性疼痛
(一)症狀
一側或雙側臀部、大腿後側疼痛,多伴有腰椎叩擊痛,疼痛可因咳嗽、噴嚏、彎腰等而加重,或伴有小腿外側、足背皮膚感覺明顯減弱。多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病史。
(二)治法
(1)選穴 腎俞、大腸俞、腰陽關、次髎、環跳、委中。
(2)定位 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3-1]。
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側髂前上棘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3-1]。
腰陽關: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俯臥位,在腰部,兩髂脊連線與後正中線相交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3-1)。
次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俯臥,骨盆後面,從髂脊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一高骨突起,即是髂後上棘,與之平齊,髂骨正中突起處是第1骶椎棘突,髂後上棘與第2骶椎棘突之間即第2骶後孔,此為取穴部位,見圖2-23-1)。
環跳: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骨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側臥位,下面的腿伸直,以拇指指關節橫紋按在大轉子頭上,拇指指向尾骨尖端,當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3-2)。
圖 2-23-1 腎俞、大腸俞、腰陽關、次髎 圖 2-23-2 環跳、委中
委中:在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見圖2-23-2)。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針以中度手法叩刺委中,以出現較多出血點為度,拔罐後留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在患者腰部塗抹萬花油,用大罐吸定於腰部腎俞處,採用來回橫走腰骶部的方法,以局部皮膚紅暈,或有痧點為度,最後各穴留罐lO~15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二、干性疼痛
(一)症狀
一側或雙側臀部、大腿後側疼痛,無腰椎叩擊痛。單純為坐骨神經發炎等引起。
(二)治法
(1)選穴 環跳、風市、委中、承山、飛揚、懸鍾、阿是穴。
(2)定位 環跳:見前。
風市: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膕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3-3)。
圖 2-23-3 環跳、風市、委中、承山、飛揚、懸鍾
委中:見前。
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膕橫紋中點至外踝尖平齊處連線的中點為取穴部位,見圖2-23-3)。
飛揚:在小腿後面,當外踝後崑崙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膕橫紋至外踝尖之中點再往下方外側1橫指,當小腿腓骨後緣處為取穴部位,見圖2-23-3)。
懸鍾: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見圖2-23-3)。
阿是穴:局部壓痛點處。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針以中度手法叩刺環跳、委中、承山、阿是穴,以出現較多出血點為度,拔罐後留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在患者大腿後部坐骨神經線路上塗抹萬花油,用大罐採用走罐的方法,以局部皮膚紅暈,或有痧點為度,最後各穴留罐5~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坐骨神經痛可由多種疾病引發,故在拔罐治療的同時,應對原發病症積極進行查治。
(2)治療期間要靜臥休息,睡硬板床,調節飲食,節制房事,注意保暖,適當做腰腿鍛煉。
四、病例
陳某,男性,36歲。坐骨神經痛5天。症見右臀後至大腿內側、小腿後外側有持續性疼痛,時有短暫針刺樣加劇,右下肢活動時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在坐骨神經循行途徑上有壓痛,腰部X線正側位片未發現明顯異常,否認有腰椎外傷病史。穴取右側環跳、承扶、殷門、合陽、委中、風市、承山、飛揚、懸鍾、阿是穴,行刺絡拔罐法、走罐法。先用梅花針以中度手法叩刺環跳、委中、承山、阿是穴,以出現較多出血點為度,拔罐後留罐,出血量以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準,然後取掉罐具。在患者大腿後部坐骨神經線路上塗抹萬花油,用大罐採用走罐的方法,以局部皮膚紅暈,或有痧點為度,最後各穴留罐5~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治療當天疼痛明顯減輕,繼續以上法鞏固治療2療程,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