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清熱,通便,活血,解毒。治二便不通,熱淋,赤痢,便秘,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燙傷。
1《四川中藥志》:消瘀血。治大小便不通,療赤痢,並治熱淋,跌打損傷,月經不調及咳嗽哮喘。
2《貴州草藥》:清熱,解毒,除濕,消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6錢。外用:搗敷。
附方
1治赤白痢:鮮小二仙草二兩,紅白糖為引。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2治血崩:小二仙草二兩,金櫻子根一兩,精肉四兩。燉服。(江西《草藥手冊》)
3治女子干病:豆瓣草、石棗子、石柑子、石海椒。燉豬肉服。如服後月經已通,可加益母草、對葉草再服。(《四川中藥志》)
4消水腫:豆瓣草一兩,切細,紅糖五錢。蒸服。(《貴州草藥》)
5治燙傷:豆瓣草適量,研末,加冰片少許,麻油調搽患處.(《貴州草藥》)
摘錄
《*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