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Xiǎo er Xiān Cǎo
【別名】豆瓣草、女兒紅、沙生草(《四川中藥志》),水豆瓣、豆瓣菜(《貴州草藥》)。
【原形態】多年生纖弱草本,叢生,高20~40厘米。莖四稜形,帶赤褐色,直立,基部匍匐分枝。葉小,具短柄,對生,莖上部葉有時互生,葉片通常卵形或圓形,長6~10毫米,寬4~8毫米,先端短尖或鈍,邊緣有小齒,基部圓形,兩面均禿淨,淡綠色或紫褐色。圓錐花序頂生,由細的總狀花序組成;小花,兩性;萼管具稜,裂片4,三角形,宿存;花瓣4,紅色;雄蕊8,藥紫紅色;雌蕊1,子房下位,具縱稜,花柱4條,柱頭密生淡紅色的毛。核果近球形,長約1毫米,禿淨而亮,有8稜。花期夏月。
【生境分佈】生於荒山及沙地上。分佈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江西、安徽、福建、台灣等地。
【性味】
苦辛,平。
1《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無毒。
2《貴州草藥》:性平,味辛澀。
【功能主治】
清熱,通便,活血,解毒。治二便不通,熱淋,赤痢,便秘,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燙傷。
1《四川中藥志》:消瘀血。治大小便不通,療赤痢,並治熱淋,跌打損傷,月經不調及咳嗽哮喘。
2《貴州草藥》:清熱,解毒,除濕,消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6錢。外用:搗敷。
【附方】
1治赤白痢:鮮小二仙草二兩,紅白糖為引。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2治血崩:小二仙草二兩,金櫻子根一兩,精肉四兩。燉服。(江西《草藥手冊》)
3治女子干病:豆瓣草、石棗子、石柑子、石海椒。燉豬肉服。如服後月經已通,可加益母草、對葉草再服。(《四川中藥志》)
4消水腫:豆瓣草一兩,切細,紅糖五錢。蒸服。(《貴州草藥》)
5治燙傷:豆瓣草適量,研末,加冰片少許,麻油調搽患處.(《貴州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