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中國藥典》

【拼音名】 Bai Guǒ

【英文名】 SEMEN GINKGO

【別名】白果

【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白果樹、公孫樹)Ginkgo biloba L.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外種皮,洗淨,稍蒸或略煮後,烘乾。

【性狀】本品略呈橢圓形,一端稍尖,另端鈍,長1.5~2.5cm,寬1~2cm,厚約1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平滑,具2~3條稜線。中種皮(殼)骨質,堅硬。內種皮膜質,種仁寬卵球形或橢圓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黃色,橫斷面外層黃色,膠質樣,內層淡黃色或淡綠色,粉性,中間有空隙。無臭,味甘、微苦。

【鑒別】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4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15ml使溶解,通過少量棉花濾過,濾液通過聚酰胺小柱(80~100目,3g,內徑10~15mm),用水70ml洗脫,洗脫液用醋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40ml,合併醋酸乙酯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銀杏內酯A、C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丙酮-甲醇(10:5:5:0.6)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醋酐,在140~160℃加熱30分鐘,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炮製】

白果仁:取白果,除去雜質及硬殼,用時搗碎。

白果仁:取淨白果仁,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香氣,用時搗碎。

【性味】甘、苦、澀,平;有毒。

【歸經】歸肺經。

【功能主治】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用於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

【用法用量】 4.5~9g。

【注意】生食有毒。

【備註】(1)服用過量中毒,可出現發燒、嘔吐、腹瀉、驚厥、抽搐、肢體強直、皮膚青紫、瞳孔散大、脈弱而亂,甚者昏迷不醒。解救方法:可洗胃,導瀉,服雞蛋清,活性炭,並對症處理:如皮膚青紫可給氧氣或人工呼吸;出現抽搐可給鎮靜劑,遇有昏迷可吸入氨水,注射興奮劑。

【摘錄】《中國藥典》

白果 《*辭典》

【出處】《日用本草》

【拼音名】 Bai Guǒ

【別名】靈眼(《太倉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輿》)。

【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種子。10~11月采收成熟果實,堆放地上,或浸入水中,使肉質外種皮腐爛(亦可搗去外種皮),洗淨,曬乾。

【原形態】銀杏,又名:鴨腳(《宛陵集》),公孫樹(《汝南圃史》),鴨掌樹。落葉喬木,高可達40米。樹幹直立,樹皮灰色。枝有長短兩種,葉在短枝上簇生,在長枝上互生。葉片扇形,長4~8厘米,寬5~10厘米,先端中間2淺裂,基部楔形,葉脈平行,叉形分歧;葉柄長2.5~7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個生於短枝上的葉腋內,有多數雄蕊,花藥2室,生於短柄的頂端;雌花每2~3個聚生於短枝上,每花有一長柄,柄端兩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於上,通常只有1個胚珠發育成熟。種子核果狀,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3厘米,淡黃色,被白粉狀蠟質;外種皮肉質,有臭氣;內種皮灰白色,骨質,兩側有稜邊;胚乳豐富,子葉2。花期4~5月。果期7~10月。

【性狀】乾燥的種子呈倒卵形或橢圓形,略扁,長徑1.5~2.5厘米,短徑1~1.5厘米。外殼(種皮)白色或灰白色,平滑,堅硬,邊緣有2條稜線盤繞,頂端漸尖,基部有圓點狀種柄痕。殼內有長而扁圓形的種仁,剝落時一端有淡棕色的薄膜。種仁淡黃色或黃綠色,內部白色,粉質。中心有空隙。靠近頂端有子葉2枚或更多。氣微,味甘、微苦澀。以外殼白色、種仁飽滿、裡面色白者佳。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廣西、四川、河南、山東、湖北、遼寧等地。

【化學成份】

種子含少量氰甙、赤黴素和動力精樣物質。內胚乳中還分離出兩種核糖核酸酶。一般組成為:蛋白質6.4、脂肪2.4、碳水化物36%,鈣10毫克、磷218毫克、鐵1毫克%,胡蘿蔔素320微克、核黃素50微克% ,以及多種氨基酸。

外種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氫化白果酸、氫化白果亞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門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

花粉含多種氨基酸、谷氨酰胺、天門冬素、蛋白質、檸檬酸、蔗糖等。雄花含棉子糖可達鮮重的4%。

【毒性】白果中毒,古代即有記載,近年來亦屢有報告。大多發生在入秋白果成熟季節,因炒食或煮食過量所致。以10歲以下小兒為多,成人偶亦有之。中毒者服食量小兒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粒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現的時間在食後1~12小時不等。症狀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主,表現為嘔吐,昏迷,嗜睡,恐懼,驚厥,或神志呆鈍,體溫升高,呼吸困難,面色青紫,瞳孔縮小或散大,對光反應遲鈍,及腹痛、腹瀉等,白細胞總數及嗜中性粒細胞升高。少數病例並有末梢神經功能障礙表現,呈兩下肢完全性弛緩性癱瘓或輕癱,觸痛覺均消失。多數患者,經救治可獲恢復,但也有少數因中毒重或搶救過遲而死亡。一般認為引起中毒及中毒的輕重,與年齡大小、體質強弱及服食景的多少有密切關係。年齡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體質愈弱,則死亡率也愈高。

【炮製】 白果仁:揀淨雜質,除去硬殼。熟白果:取揀淨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殼。

【性味】

甘苦澀,平,有毒。

1《飲膳正要》:"味甘苦,無毒。"

2《滇南本草》:"味甘,平,性寒。"

3《綱目》:"甘苦,平,澀。""熟食小苦微甘,性溫,有小毒。"

【歸經】

入肺、腎經。

1《綱目》:"入肺經。"

2《本草匯言》:"入手太陰、大陽經。"

3《本草再新》:"入心、肺、腎三經。"

【功能主治】

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淋病,小便頻數。

1《三元延壽書》:"生食解酒。"

2《滇南本草》:"大瘡不出頭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與核桃搗爛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濁、冷淋;搗爛敷太陽穴,止頭風眼疼,又敷無名腫毒。"

3《品彙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頻數。"

4《醫學入門》:"清肺胃濁氣,化痰定喘,止咳。"

5《綱目》:"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搗)塗鼻面手足,去齇泡,皯黯,皴皺及疥癬疳匿、陰虱。"

6《本草再新》:"補氣養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肉,排膿拔毒,消瘡疥疽瘤。"

7《本草便讀》:"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濕濁化痰涎。"

8《現代實用中藥》:"核仁治喘息,頭暈,耳鳴,慢性淋濁及婦人帶下。果肉搗碎作貼布劑,有發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於肺結核。"

9《山東中藥》:"治遺精,遺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搗汁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注意】

有實邪者忌服。

1《日用本草》:"多食壅氣動風。小兒多食昏霍,發驚引疳。同鰻鱺魚食患軟風。"

2《綱目》:"多食令人臚脹。"

【附方】

1治鼩喘:白果二十一枚(去殼砸碎,炒黃色),麻黃三錢,蘇子二錢,甘草一錢,款冬花三錢,杏仁一錢五分(去皮尖),桑皮三錢(蜜炙),黃芩一錢五分(微炒),法制半夏三錢(如無,用甘草湯泡七次,去臍用)。上用水三鐘,煎二鐘,作二服,每服一鐘,不拘時。(《攝生眾妙方》定喘湯)

2治夢遺:銀杏三粒。酒煮食,連食四至五日。(《湖南藥物誌》)

3治赤白帶下,下元虛憊:白果、蓮肉、江米各五錢。為末,用烏骨雞一隻,去腸盛藥煮爛,空心食之。(《瀕湖集簡方》)

4治小兒腹瀉:白果二個,雞蛋一個。將白果去皮研末,雞蛋打破一孔,裝入白果末,燒熟食。(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5治諸般腸風髒毒:生銀杏四十九個。去殼膜,爛研,入百藥煎末,丸如彈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細嚼米飲下。(《證治要訣》)

6治牙齒蟲露:生銀杏,每食後嚼一個,良。(《永類鈐方》)

7治鼻面酒齇:銀杏、酒酻糟。同嚼爛,夜塗旦洗。(《醫林集要》)

8治頭面癬瘡:生白果仁切斷,頻擦取效。(《秘傳經驗方》)

9治下部疳瘡:生白果,杵,塗之。(《濟急仙方》)

十治乳癰潰爛:銀杏半斤。以四兩研酒服之,以四兩研敷之。(《救急易方》)

【臨床應用】 治療肺結核:對改善症狀有一些作用。服藥後部分病人的發熱、盜汗、咳嗽、氣喘、咳血、食慾不振等,可見不同程度的好轉。用法:在中秋節前夕,將半青帶黃的銀杏(選取外表絲毫無損的大顆粒)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隨即浸入生菜油內,浸滿100天後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小兒酌減),飯前服,視病情連服1~3個月

【摘錄】《*辭典》

白果樹皮 《*辭典》

【出處】《滇南本草圖說》

【拼音名】 Bai Guǒ Shu Pi

【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樹皮。

【化學成份】含鞣質。內皮含莽草酸。木質部分含纖維素41%,半纖維素26%,木質素33%,葡萄糖甘露聚糖(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酸木聚糖,大量棉子糖。心木用乙醚提取,得揮發油5%(其中含倍半萜成分銀杏酮),d-芝麻素0.52%以及一種熔點為77~78℃的結晶C17H34O-0.15%。枝含廿六烷醇、輜醇,雄樹枝甾醇的熔點是134℃,而雌樹枝甾醇熔點是137℃,雌雄樹枝都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