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Chou Huanɡ Jīnɡ Zǐ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臭黃荊的果實。
【原形態】
臭黃荊,又名:斑鵲子、斑鳩站。
灌木,高約4米。小枝圓柱形,灰褐色,嫩時多柔毛,富含粘液。葉對生,葉柄短或近於無柄,被短柔毛;葉卵圓形至披針狀卵圓形,長2~6厘米,寬7~30毫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全緣或波狀起伏,有時頂端有一、二深裂,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上面綠色,下面較淡,密被短毛,揉之有臭氣。聚傘花序,花淺黃色,苞片線形,萼筒短,有毛。具5齒裂,先端鈍;花冠筒狀,被短毛,略呈兩唇形,上唇頂端微凹,下唇3裂;雄蕊4;雌蕊1,子房上位。小堅果,直徑約4毫米。花期5~6月。
【生境分佈】生長於田坎或石縫中。分佈我國西南部。
【功能主治】消頭面風。治頭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7錢。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