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

【出處】出自《藥性論》。

【拼音名】Ce Bǎi Ye

【別名】柏葉、扁柏葉、叢柏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柏科植物側柏的枝梢與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Thujaorientalis L.;Biota orientalis(L.)End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以夏、秋季采收者為佳。剪下大枝。乾燥後取其小枝葉,紮成小把,置通風處風乾。不宜曝曬。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徑可達1m。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葉鱗形,交互對生,長1-3mm,先端微鈍,位於小枝上下兩面之葉露出部分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兩側的葉折覆著上下之葉的基部兩側,呈龍骨狀。葉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單生於短枝頂端;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mm。球果當年成熟,卵圓形,長1.5-2cm,熟前肉質,藍綠色,被白粉;熟後木質,張開,紅褐色;種鱗4對,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頭,中部種鱗各有種子1-2顆。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形,長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無翅或有稜脊,種臍大而明顯。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濕潤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長。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南部,經華北向南過廣東、廣西北部,西至陝西、甘肅、西南至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性狀】

1.性狀鑒別 枝長短不一,多分枝,小枝扁平。葉細小鱗片狀,交互對生,貼伏於枝上,深綠色或黃綠色。質脆,易折斷。氣清香,味苦、澀、微辛。以葉嫩、青綠色、無碎末者為佳。

2.顯微鑒別 鱗葉及小枝橫切面:表皮細胞小,呈類方形,外被角質層,氣孔內陷;內側有1-2列下皮纖維間斷排列,壁極厚;葉肉薄壁細胞形大,葉脈維管束上部有一圓形樹脂道,兩側為轉輸組織,呈翅狀延長,韌皮部細胞形小,木質部細胞多角形。小枝的皮層薄壁組織中有時可見樹脂道,內側可見含棕色物質的扁平細胞;韌皮部薄壁細胞不規則形,纖維圓形,單個環狀排成數輪;木質部管胞和纖維徑向排列整齊,射線1列細胞;髓部紡錘形或十字形。射線、葉肉和皮層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砂晶。

3.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3g,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回流30min,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5%的碳酸鈉15ml溶解,濾液用水飽和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10ml,再用稀鹽酸調Ph至3-4,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10ml。合併醚液,揮干,殘渣用甲醇2ml 溶解,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適量用甲醇2ml溶解,為對照分別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液10μl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展距12cm,置紫外光燈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暗斑。

【化學成份】葉含揮發油0.26%,油中主成分為α-側柏酮(α-thujone),含側柏烯(thujene),小茴香酮(fechone),蒎烯(pinene),丁香烯(caryphyllene)等。還含脂類成分: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癸酸(capric acid)。又含黃酮類成分:柏木雙黃酮(cupressuflavo-ne),芹菜素(apigenin),槲皮甙(quercitrin),山柰酚-7-O-葡萄糖甙(kaempferol-7-O-glucoside),槲皮素-7-O-鼠李糖甙(quercetin-7-O-rhamnoside),楊梅樹皮素-3-O-鼠李糖甙(myricetin-3-O-α-L-rhamnoside),楊梅樹皮素(myricetin),扁柏雙黃酮(hinoki-flavone),穗花杉雙黃酮(amentoflavone)等。另含10-二十九烷醇(10-nonacos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縮合鞣質(condensed tannin),去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異海松酸(isopimaric acid)。

【藥理作用】

1.鎮咳作用本品煎劑的醇沉部份、醇提取液10g/kg及其提取物黃酮25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由SO2所致的咳嗽,均有鎮咳作用,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析出物及酚性物對小鼠氨薰法所致咳嗽;均有顯著的鎮咳作用。電刺激貓喉上神經實驗表明,具有明顯的鎮咳作用,故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樞。

2.祛痰作用 小鼠酚紅排泌法證明,本品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物或醇沉澱物等,均有明顯的祛痰作用。近年來分及一種祛痰有效成分異海松酸。但煎劑的醇沉部份對大鼠則未見氣管分泌物明顯增加。本品石油醚提取物,能增加家兔呼吸道排泌酚紅的作用,在切斷兩側迷走神經後,仍有祛痰作用,故認為其作用可能不是通過神經反射所致,但側柏葉石油醚的提取物,對雞毛管纖毛運行印度油墨的速度並無明顯影響。初步認為本品的祛痰方式可能主要是對支氣管粘膜的直接作用。

3.平喘作用 本品煎劑醇沉後部份,對小鼠及豚鼠離體氣管平滑肌均有鬆弛作用,並有部份阻斷乙酰膽鹼的作用。進一步的實驗發現其有效部份主要在醋酸乙酯提取部份,但對豚鼠組胺性哮喘無明顯保護作用。此外,本品對大鼠氣管一肺組織呼吸有降低組織耗氧量的作用。

4.止血作用 用小鼠測定出血時間及用兔毛細血管法進行凝血試驗,均證明側柏葉煎劑對小鼠出血時間及兔凝血時間均有明顯縮短,顯示有一定止血作用。但側柏炭的凝血作用則比生品略差。

5.鎮靜作用 本品煎劑能顯著減少小鼠自發活動和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但對咖啡因所致驚厥無拮抗作用。而側柏酮10mg/kg長期應用後,既不影響大鼠的自發活動,也不改變其條件行為,但僅使其活動協調得更好。甚至於側柏酮經大劑量給藥時,也不影響大腦皮層的組織呼吸。

6.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本品煎劑醇沉澱後的部份給麻醉貓靜脈注射或灌胃,均可使血壓輕度下降,並對離體兔耳血管也有擴張作用。

7.抗菌作用 本品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白喉桿菌、乙型鏈球菌、炭疽桿菌等均有抑製作用,本品水浸劑1:100或其醇浸劑1:180,000時,對結核桿菌有抑製作用,且和異煙肼有協同作用,但另有報告卻認為無效。側柏葉煎劑(1:40)對流感病毒京科68-1.皰疹病毒均有抑製作用。

8.其它作用:本品煎劑醇沉後部分60g/kgl次給藥或30g/kg每天1次,連續3天,均對大鼠腎上腺維生素C含量無明顯影響,表明它的作用和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無關。煎劑醇沉後部份對豚鼠離體腸段呈明顯的舒張作用。

【毒性】側柏酮在其對動物無害的劑量(1-10mg/kg)時,既不影響大鼠的自發活動,也不改變其後天學得的行為(只是使此種行為更加協調),很大劑量也不影響大腦皮層的呼吸活動。小白鼠口服60g/kg,觀察72小時,未見死亡,腹腔注射水煎劑半數致死量為15.2g/kg,水煎劑醇沉澱後的制劑則為30.5g/kg,毒性不大。小鼠灌胃側柏葉煎劑60g/kg,觀察72小時、未見死亡;小鼠腹腔注射急性LD50為15.2g/kg,水煎劑經醇沉後部份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30.5g/kg;表明水煎劑經醇沉後,毒性就明顯降低。側柏葉的石油醚提取物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2964mg/kg;大白鼠分別從相當臨床劑量的20倍(即24g/kg)和40倍劑量(48g/kg)的煎劑連續灌胃6周,除動物活動減少,食量比對照組稍有減少外,對生長、肝功能、血象及病理檢查均有明顯影響。

【炮製】

1.側柏葉:揀淨雜質,揉碎去梗,篩淨灰屑。

2.側柏炭:取淨側柏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性味】苦;澀;性微寒

【歸經】肺;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風濕;散腫毒。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腸風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風濕痺痛;丹毒;痄腮,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藥性論》:與酒相宜。《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附方】十灰散《十藥神書》;柏葉湯《金匱要略》;四生丸《婦人良方》;槐花散《本事方》;雙柏散《經驗方》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柏葉,補陰之要藥,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2.《本草經疏》:側柏葉,味苦而微溫,義應並於微寒,故得主諸血崩中赤白。若夫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則略同於柏實之性矣。惟生肌去濕痺,乃其獨擅之長也。

3.《本草匯言》:側柏葉,止流血,去風濕之藥也。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熱流溢於經絡者,搗汁服之立止;凡歷節風痱週身走注,痛極不能轉動者,煮汁飲之即定。惟熱傷血分與風濕傷筋脈者,兩病專司其用。但性味苦寒多燥,如血病系熱極妄行者可用,如陰虛肺燥,因咳動血者勿用也。如痺病系風濕閉滯者可用,如肝腎兩虧,血枯髓敗者匆用也。

4.《藥品化義》:側柏葉,味苦滋陰,帶澀斂血,專清上部逆血。又得陰氣最厚,如遺精、白濁、尿營澀痛屬陰脫者,同牛膝治之甚效。

5.《本經逢原》:柏葉,性寒而燥,大能伐胃,雖有止衄之功,而無陽生之力,故亡血虛家不宜擅服。然配合之力,功過懸殊,如《金匱》柏葉湯,同姜、艾止吐血不止,當無此慮矣。若《濟急方》同黃連治小便血;《聖濟總錄》同芍葯治月水不斷,縱借酒之辛溫,以行苦寒之勢,但酒力易過,苦寒長留,每致減食作瀉,瘀積不散,是豈柏葉之過歟?。

6.《本草求真》:側柏葉,《別錄》稱為補益,似屬未是,但塗湯火傷損、生肌殺蟲,炙罨凍瘡最佳。

7.《名醫別錄》: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痺,生肌。

8.《藥性論》:止尿血,能治冷風歷節疼痛。

9.《日華子本草》:炙凍瘡。

10.《本草圖經》:殺五藏蟲。

11.《本草正》:善清血涼血,去濕熱濕痺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