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拼音名】Dān Tou Zǐ Wǎn
【別名】喉風草、百條根、牛舌草、打風草、野白菊
【來源】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全草。夏、秋采,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基部帶紫紅色,有縱稜,並疏生短毛。基部葉花後彫落;中部葉互生,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0~12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呈圓耳狀,無柄,半抱於莖,邊緣具細齒,兩面具短硬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的上部葉腋;總苞倒圓錐形,苞片多層,卵狀橢圓形,先端圓鈍,邊緣略帶紅色;花雜性,舌狀花雌性,白色或略帶碧紫色;管狀花兩性,黃色。瘦果倒卵形,冠毛白色。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佈】生於向陽低山坡、丘陵疏林下、灌叢中及路邊草地。分佈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痢,止癢。
【附方】
1治感冒發熱:單頭紫菀全草五錢。水煎服。
2治痢疾:單頭紫菀二兩。水煎服。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