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綠籐--《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名】Da Lǜ Tenɡ
【英文名】Stem of Shinygreen Creeper
【別名】痧症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光葉白粉籐的根或籐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ssus glaberrima Planch.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淨,切片,鮮用呀曬乾。
【原形態】光葉白粉籐 草質籐本。枝細長,橫切面為鈍四角形,小枝纖細,均有條紋,通常莖、枝被白粉,干時不在節上脫離;捲鬚細長,2叉狀,與葉對生。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托葉膜質,近圓形;葉片膜質,心狀三角形或狹三角形,長6-11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近截平或淺心形,邊緣有疏離的小鋸齒,兩面無毛,干時灰綠色。傘形花序長2.5-3.5cm;與葉對生,由數個小聚傘花序組成;總花梗長1-2cm;花梗長2.5-5mm,結果時伸長;花萼杯狀,先端截平,寬約2mm;花瓣三角狀長圓形,長約2mm,急尖;雄蕊4;花盤杯狀,4淺裂;子房扁卵形或扁圓形,有短而鈍的花柱。漿果小,倒卵狀,長約5mm,寬約4mm。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生於山地密林中。資源分佈:分佈於廣東、海南、雲南等地。
【性味】辛;溫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接骨;止痛。主治骨折;痧氣腹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